课件:浅谈半夏和水半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浅谈半夏和水半夏.ppt

炮制品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炮制品 法半夏:取半夏,大小分开,分别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夜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炮制品 辅料 (100kg) 清半夏 白矾20kg. 姜半夏 白矾12.5kg 生姜25kg 法半夏 甘草15kg 生石灰10kg. 炮制品品性状 清半夏:形同半夏。表面淡灰色至灰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清水半夏形同水半夏,其他形状同清半夏 炮制品品性状 姜半夏:形同半夏。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姜水半夏:形同水半夏。其他同姜半夏。 炮制品品性状  法半夏:形同半夏。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质轻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棕色。气微香,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法水半夏:形同水半夏,其他同法半夏。 炮制目的 本品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清半夏用白矾制既降低毒性,且长于化痰,用姜制起协同作用,善于止呕;法半夏用甘草和石灰制,毒性更为减弱,并能缓和药性,适于配散剂内服。 水半夏的炮制品炮制目的与半夏相同。 中毒症状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治疗半夏轻微中毒可用生姜捣汁服下。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在用法用量上,二者相同。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克,入丸散,外用适量。生品研末,磨汁涂,或用酒调敷。 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在用药禁忌方面,二者相同。阴虚燥咳、燥痰及孕妇慎用。反乌头类药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浅谈半夏和水半夏的区别和 应用 中药房使用品种 1。生水半夏 67.5元/kg 2. 清水半夏 62.5元/kg 3. 姜水半夏 57.3元/kg 4. 法半夏 287.5元/kg 来源 临床上俗称的半夏即旱半夏(只是相对于水半夏,才把半夏称为旱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别名三叶半夏、水玉、地文、三步跳、麻芋果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地,夏秋两季枝叶茂盛时采挖,洗净后除去外皮、须根后晒干,炮制后备用。 来源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国半夏之乡”。 湖北省潜江市是中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潜半夏” 来源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别名戟叶半夏、土半夏、田三七、疯狗薯等,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深秋时采收,采收后石灰水浸泡一天,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备用。 性状 旱半夏性状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凹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状 水半夏块茎圆锥形、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面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突起的芽痕,下端略尖,形似“犁头尖”,又称“犁头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及刺喉感较旱半夏弱。 区别 半夏 水半夏 横径 大于高度 小于高度 麻点 (根痕) 集中在块茎的顶部下部钝圆光滑 散布整个块茎浅小而不易识别 底部 钝圆 中部以下渐细 内部粉性 粉性饱满充实 内部隙裂不实 麻舌感 麻舌刺喉 不明显 功能主治 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夜卧不安,瘿瘤痰核,梅核气症,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于痰多咳嗽:是治疗湿痰寒痰要药。 痰湿壅滞、咳嗽气逆 -----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