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社群构建我们必须忘了罗辑思维
HYPERLINK /m4377204721/ ?艾瑞克自留地?2016-03-03 10:56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黑科技和社群的爱好者,一直致力于毁灭世界和琢磨社群的方法论和实践接触。过去一年我写了不少关于社群的文章(艾瑞克自留地),但是随着我写的越多,研究的越深入,心中的困惑却也越来越深。无论是我写的,还是从网上看到的其他人的论述,很多时候其实还都飘浮在云端上面,真正可以落地的大众案例并不多见。
一直以来我们在研究讨论的时候,多数都是拿罗胖、小米、鹿晗以及醉鹅娘等来做样板,但是当我越深入研究这些案例的时候,越发有一种感觉,这些案例并不是社群构建这一层最好的学习对象,因为这些人自身的条件、学识以及资源,并不是大众商家所能具备的,他们的案例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所以我在这次钛坦白分享当中,我主要围绕着这一点来讲了讲我的一些理解。
社群的分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给社群做了一个划分,主要分为三类:信仰型社群、商业型社群以及自发型社群。
所谓信仰型社群指得就是类似于罗振宇和鹿晗他们这样的社群,这一类社群的创始人本身其实多少都有一点明星艺人的属性,所以我把罗振宇和鹿晗做为这一类社群的代表。他们的粉丝对于他们有敬仰和崇拜的心态在里面,他们消费社群的产品本身偏离了消费属性,而是为了接近自己的偶像,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已经不是在买东西了,简直就是在批发东西。
现在的社群理论都在讲这一层,把这种社群奉为社群的最高境界,但是从整个市场的层面来说,不是谁都有可能构建这种社群的,正如电商不是谁都可以做成淘宝一样。
去年逍遥子提到了网红经济,相关的理论也都纷纷出来了,有人说网红经济时代来了。其实信仰型社群和网红经济甚至是艺人背后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都是在打造一个以人或者虚拟形象为中心的人格化IP。
在海里的传播过程当中,吸引到一群死忠粉丝,然后迎合死忠粉丝打造内容,或者以内容吸引死忠粉,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这一群死忠粉为自己生产的内容而消费。正如前面讲到的一样,这群死忠群都是批量的消费产品,买回家收藏或者送人。
这些内容可以是网红的颜值和清凉照片,老罗的书和演讲,鹿晗的歌或者真人秀等。艺人、网红、社群、自媒体抑或新媒体渠道,大家划圈而治,但是从变现的角度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将流量变成可观的利润。
目前绝大部分的社群类文章,都是围绕着这样一群人在写,但是他们在市场中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并没有办法成为整个社群商业化的代表,他们的成功之路都是无法复制的。所以我在做社群分类的时候,第二类叫做商业型社群,是对标信仰型社群而产生的。
我们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社群,都是商业型社群。针对商业型社群我原来在另一篇文章中有个比喻,叫做CRM2.0。对于普通企业来说,社群其实更像是一套客户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升级。
我一直有个观点叫商业世界没有新鲜事,所有的一切新商业模式都是新瓶装老酒。比如社群经济,我们的祖先在做生意的时候,其实应用的就是社群经济的概念。那个时候他们不懂营销,传播基本靠嘴,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发达的社交网络,口碑就是那个时候的社交工具,牌匾就是他们的微博和微信。
我们拿共享经济来说,AIRBNB和UBER火爆之前,猪八戒网就在做知识和时间盈余这个事情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共享的不是房子和车子,而是技能和时间。早在我当年念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各种跑腿公司,有人出卖自己的剩余时间,有人出卖自己的时间盈余,只不过那个时候出卖的盈余逼格和价值不高罢了。
说回到社群这个事情上来,古代的商人、社区的小店以及小镇上的个体户,他们做生意的基础就是社群经济。站在整个市场层面来说,传统企业他们最早的那套客户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一个社群的雏形。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构建社群的工具,是CRM,是电话呼叫中心,是短信群发通知,是单点对单点的沟通。而我们现在的社群工具更加多样化,我们有微信,有微博,有贴吧,有各种各样的群和社交工具。过去单点对单点的沟通,转变为单点对多点甚至是多点对多点的沟通,过去辐射型的沟通网络变成了网状结构。
所以我由此得出的结论认为,互联网的社群只是工具的改变,内在的目的和构建原理没有发生改变。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过去的CRM,还是现在的社群,他们想做的就是增加消费者的粘性和复购率,强化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意识和传播口碑的速率。除了工具的改变之外,传统企业的另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应该是心态和思维方式。
传统企业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或多或少有些官僚化,这在互联网时代是玩不转的,尤其是在社群的构建上面。社群是一个需要用户深度参与的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在社群里将自己与用户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面。
以上是我对信仰型社群和商业型社群的理解,在这两类社群之外,还有一类自发形成的真正去中心化的社群,我称之为自发型社群。信仰型社群和商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