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实创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德治思想及其现实创新 朱秋兰 摘 要:从为政以德、发政施仁和德主刑辅三个方面阐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内涵。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和德主刑辅所推崇的德治精神虽然和我们现在实行的制度有些出入,但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正确审视这些思想,为我们现在实行的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之道给予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德治思想,以德治国 引言: 儒家学说是 HYPERLINK /china/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内容我们可称之为以德治国。即所谓“德治”。何谓“德治”,简单地说就是道德政治,就是以道德教化为统治手段的社会治理模式。儒家德治主张是一种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学说,是一种以道德作为规范君主行为、治理国家社稷、管理庶民百姓的学说,是以道德教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治国手段、运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之目的的学说。作为传统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不仅因其主导了中国封建社会而具有 HYPERLINK /lishi/ 历史价值,而且它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值得我们去关注。  儒家思想强调德治,其根本的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是对人性的信赖。其基本用心,就是力图用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而不是用权力,用人为的法则把人压缚在一起或者是维系在一起。在他们的思想中,治者与被治者之间,应是以德相依的关系,而非以权力相加或相迫的关系。作为统治者不是站在权力上,运用权力去限制人民,而是要靠统治者自己尽性尽德,从培养自己的德性上作内圣的修练、熏陶,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与道德相比,法律的维系,毕竟是一种外在的维系。外在的关系,终究要以内在的关系为根据,否则终究维系不牢。可见德治的用意就是通过培养各人的德性,来建立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关系,达到“去法”、“废法”境界。在儒家看来,内在的关系,才是必然、合理的关系,德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先有其德,作出表率。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拱之”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统治者必先修练自己的德性,才有可能使人人各尽其德。 一、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观点 儒家德治主张的主要观点有:为政以德、发政施仁、德主刑辅等。 1、为政以德 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主要是讲为政者应当怎样从政和为政者应当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的问题。儒家认为,国家政治本于道德,所以为政者应当以道德来实行政治,即实行王道政治,以德服人,反对以力制人。以德之所以能服人,是因为道德具有超越一切的无形力量,儒家相信道德的力量足以聚众,为政者具有了这一道德禀赋,便拥有了政治人格和权力权威,就会吸引人民,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所以孔子说,以道德来实施政治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是众星的中心,其他星都环绕着它。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 应当说,儒家对为政者的修身要求很高,道德要求也很多,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孔子所讲的“政者,正也”这一条,这可以说是“官箴”之根本。儒家认为,为官,首在一个“正”字,正人先正己。执政者正,便可不令而行。所以,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古代的所谓“典范政治”。 2、发政施仁 孔子鲜明地提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仁爱”学说。孔子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基础,爱民就是要爱百姓,这事仁政的基本内容。另外,孟子也提出了“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进而得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点。不管是民贵君轻,还是修己以按百姓,都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 孟子认为,仁政来源于仁心,以仁心发为仁政,则可以统一天下。“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 HYPERLINK /sogoupedia?query=%B7%A2%D5%FE%CA%A9%C8%CA \t _blank 发政施仁”就要求施仁推恩,具体方法就是推已及人,从自身而推想到他人,实行《礼记·大学》中所说的“絜矩之道”,也就是“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儒家认为,这种推恩于民的精神和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这就要求统治者应将心比心,“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3、德主刑辅 德主刑辅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具体运用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德治的重要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德礼与刑罚相互依存,相互补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营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儒家总认为刑罚是德育的辅助手段,其作用在于促成德治,所以被后人归结为“刑者德之辅气又称“德主刑辅”。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中并非没有法的位置,但并没有忽视法功能的存在,也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