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冻融循环影响-固体力学专业论文.docxVIP

混凝土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冻融循环影响-固体力学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混凝土微观力学性能表征及冻融循环影响 摘 要 由于全球气候恶化,各种工程结构在极端天气下的耐久性逐渐成 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大部分大型工程结构是由混凝土构成的,因此研 究混凝土的耐久性,特别是冻融循环下的耐久性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混凝土作为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微观力学性能决定了宏观的耐 久性。本文从实验力学的角度对混凝土的微观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具 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指导意义。首先,本文利用先进的表征手段—— 纳米压痕表征了混凝土材料各组分的微观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压痕模 量、硬度和蠕变率三个物理参量。由于混凝土的复杂性,研究采用了 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发现,混凝土浆体和 骨料在压痕模量和硬度方面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为定量确定界面过渡 区提供了依据。压痕模量和硬度的相关系数为 0.75,并且都不满足正 态分布,因此,在研究冻融循环影响时,需要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并且着重研究一个物理参量随冻融变化情况就可以了。接触蠕变的研 究揭示了混凝土的蠕变行为主要来自于浆体。 混凝土基本微观力学性能的研究为研究冻融循环奠定了基础。用 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对不同冻融循环的混凝土样品进行研究时,采用 了概率核密度估计的方法。结果显示,混凝土受冻融循环影响下的力 学行为也具有多尺度性。500nm 尺度下,浆体继续水化导致高密度水 凝胶进一步形成;10um 尺度下,微裂纹进一步扩展导致宏观断裂能量 降低。从混凝土的多尺度力学行为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多尺度材 料的力学行为具有多尺度性,需要从不同的尺度来进行研究。 本研究利用纳米压痕深入探究了混凝土的微观性能以及冻融循环 导致的材料性能的变化。 I 关键词:纳米压痕,扫描电镜,微观力学性能,界面过渡区,冻融循环 II MICRO-MECHANICAL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CONCRETE AND FREEZING/THAWING EFFECTS ABSTRACT Extreme climate brings the structural durability of concrete to the spotlight, and research into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especially under freezing/thawing (F/T) cycles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engineering aspects. The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hich is a multiscale and multiphase material depend on the microscale structure and constituent properties.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luding the indentation modulus, hardness and creep ratio.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it find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is quite larg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indentation modulus and hardness is 0.75, and both of them do not comply with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creep experi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ement paste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creep phenomenon of concrete. The F/T cycling effects on concrete are explored in the same manner with the help of nanoindentation an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