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详细勘察)
一、文字部分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建设、设计及委托单位,工程地址,规划用地面积,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建筑物名称
结构类型
层数及高度
基础形式
基础尺寸
及柱网间距
基础埋深(m)
基础底面荷载或柱荷载
(KN)
地下室或设备基础尺寸
(m)
容许沉降量
及倾斜值
(mm、%)
其他
(2)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及据此确定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以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场地环境类别。
1.2勘察的目的、任务
根据工程特点,已知地质条件,详勘及设计要求,提出主要目的,具体任务,以满足设计、规范及施工图审查要求。
1.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及资料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点等资料及建筑、设计等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选择并列出应遵循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
招标文件,已有地质资料等相关资料。
1.4勘察工作简介
1.4.1勘察方法、手段
总述: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及建筑物性质选用相适应的勘察手段。(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相结合)
1.4.1.1钻探
说明钻探设备型号,钻探方法,开、终孔直径,循环浆液,岩、土芯样采取率等。
1.4.1.2
说明取土器型号、标准,取土方法,取土间距,土样等级,包装、贮存及运送防护措施等。
1.4.1.3
(1)标准贯入试验(SPT)
说明SPT的目的、贯入设备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及试验间距等。
(2)重型N63.5动探试验(DPT)
说明DPT目的,动力触探的型号、规格,试验方法等。
(3)静力触探试验(CPT)
说明CPT目的,静探设备型号、规格(微机采集系统、探头编号、探头圆锥锥底截面积、锥角,率定系数,试验方法等。
(4)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说明VST目的,仪器型号,板头尺寸,率定系数,试验方法。
(5)平板荷载试验
说明平板荷载试验目的,设备型号,设备自重,压板尺寸,试验方法(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等)。
(6)钻孔波速试验测试
说明波速测试目的,测试仪器型号,测试方法。
(7)其他原位测试(现场抽水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等)
1.4.1.4勘察点的定位及高程测量
说明测量仪器型号,定位方法,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引测依据(控制点位置及坐标)。
1.4.1.5室内岩土试验
说明室内试验项目种类,目的、要求,试验方法(执行标准)。
1.4.2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1.4.2.1勘察工作量布置及调整
说明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具体布置情况,勘探点深度确定原则,勘探工作量的调整情况(调整依据,目的,调整工作量)。
1.4.2.2实际完成工作量
说明勘探工作进出场时间,室内试验及资料整理时间,实际完成的总工作量(野外、室内)。工作量采用列表方式说明。(见下表1.4)
表1.4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野外工作
勘探点定位测量
点
2
钻探
总进尺
孔/米
土层进尺
米
岩层进尺
米
3
取样
原状土样
件
扰动土样
件
岩样
组
水化学性
组
土化学性
组
4
原位测试
静力触探试验
孔/米
标准贯入试验
次
重型动探试验
孔/米
钻孔波速试验
孔/米
十字板剪切试验
孔/米
5
室内试验
土工试验
常规物理试验
样次
压缩试验
样次
直剪(快剪)
样次
直剪(固快)
样次
三轴固结快剪
样次
渗透系数试验
样次
颗粒分析试验
样次
水、土化学分析
样次
6
岩石试验
天然抗压强度
样次
饱和抗压强度
样次
干燥抗压强度
样次
注:上表可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增、减。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区域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工程需要时进行,一般为收集资料。)
(1)阐述地理位置,区域地质构造(所处构造单元、控制性断裂、破碎带,底层及其产状等),地震史,基底岩性,评价场地稳定性。
(2)阐明环境地质条件(所处环境类型及有无污染源等)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2.2地形、地貌
阐述地形起伏情况(地面高程,坡度,倾斜方向等),场地地貌单元,切割及自然边坡稳定情况,沟、塘、浜等微地貌形态的分布,场地整平标高等。
2.3地基岩、土构成及分布特征
(1)根据岩、土的成因、时代、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划分地基岩、土层,需要时说明划分原则方法(①层人工填土,②层全新世沉积土,③晚更新世沉积土,④残积土或混合土,⑤层基岩)。
岩、土层描述与分布特征可用两种方法表达,一种为文字叙述形式,另一种为表格形式。表格为综合地层简表形式,见下表。
地层描述与分布特征一览表(一般土层)
层号
时代成因
地层描述
建议的
压缩模量
Es0.1-0.2
(MPa)
建议的承载力特征值fak
(kPa)
分层
厚度
最小
~
最大
(m)
层顶
埋深
最小
~
最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