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 化 河道整治(截面) 毛石:8-10元/块,尺寸300*400*200 人工费:45元/每方 本次共修筑堤岸长1000米,面积1560平米。 总造价49.8万元。 沿河岸配置植物,营造亲水步行空间 在白衣寺处,建滨水景观节点1处。 具有良好的景观视线和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滨水优势设置开敞空间 小桥——采用地方材质,修缮改造村庄小桥,为村民营造传统熟知场所。 村口标识:景观石、影壁,采用地方材质,与周围环境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美 化 设置路牌:木质牌; 设计村庄标识:结合建 设太行山书画村。 村庄小品采用与书画、文房四宝 相关的元素符号。 美 化 小品 优化标识 美 化 道路交通标识 配套设施标识 旅游景点标识 结合旅游设置各类指示标识。 建章立制 收集方式:成立村庄环卫队伍,保洁员上门集中收集垃圾,直接运至垃圾填埋点,村庄不设垃圾池,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建立村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民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良好氛围。 建立环卫队伍 6、村庄建筑风貌规划 根据对传统民居建筑元素提取,确定村庄主色调以灰白色系为主。 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提出新建、改建住宅满足灰瓦白墙的整体要求,不强求建筑的构件、立面材质的统一,塑造村庄整体空间景观意向。 整治要求 6、村庄建筑风貌规划 分类整治,协调风貌 根据现状民宅建筑质量评价和使用情况,整治方式: 质量较好 质量一般 质量较差 质量非常差 建筑质量评价 改造方式 房屋结构安全,无危险点 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整体危房 分级标准 承重结构存在险情,局部危房 主体结构安全,有个别危险点 原址保留 原址修缮 原址重建 拆除 整治方式 整治类型 1、原址保留 共77处,建筑面积6539平方米;重点完善房屋功能,实现与村庄整体风貌相统一。 2、原址修缮 共195处,重点对该类建筑院落、门窗、屋顶、墙面、围墙等进行整治。 3、原址重建 共44处,建筑面积3280平方米 4、拆除 该类建筑为废弃闲置多年,基本为残垣断壁,共22处。 原址保留住宅 原址修缮住宅 原址重建住宅 拆除住宅 原址修缮 1、在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提出建筑改造、整治和建筑立面清洁的规划指引。 修缮前 修缮后 院落 对村庄典型院落进行分类,提取相应的整治建议,实现院落围合、与半围合相结合,私密、半私密空间与外部开敞空间形成有机整体。 原址修缮 屋顶改造:逐步引导村民进行改造,坡屋顶屋面为红瓦改灰瓦。平屋顶改为双坡屋面,选用轻钢屋架,屋面瓦可选用经济实惠、节能环保材料的灰瓦。 原址修缮(设计施工大样、如屋顶) * * 抗日时期,曾作为八路军某部四团指挥部,聂荣臻元帅曾住过白衣寺,要求保护好白衣寺。 * 针对村庄主要场景提出绿地配置、建设、整饰、小品设计等具体方案,为村民 6、村庄用地现状评价 采用GIS软件对黑崖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坡度、坡向、高程、景观等评定,为确定村庄建设用地类别和村庄总平面布局、景观结构提供了依据。 黑崖沟村规划范围适合村庄进行建设,但应避免在台地间进行建设。 7、村庄总体布局结构 根据村庄建设用地分析,确定将2个自然村迁入黑崖沟村。 第一方案自然村安置点 第一方案布局,沿河集中布置村庄北侧,经村民讨论,该用地为村民菜畦,征地有困难,村民不赞成该方案布局。 规划尊重现有村庄结构和建筑肌理,注重建筑和山体、地形、环境的相互融合,保持原有道路肌理。 7、村庄总体布局结构 第二方案自然村安置点 经过多轮方案沟通,最终将2个自然村,集中布置在村庄北侧、南侧,采用第二轮方案。 自然村预留地 自然村预留地 第一轮 方案 第二轮方案 7、村庄总体布局结构 整体规划结构--“一心、一轴、一带、三片区” 一心:村民公共服务中心; 一轴:村庄幸福路通至文化景区的发展轴,集服务、文化体验、书画展销一条街; 一带:沿河滨水景观带; 三片区:三个居住片区,分布在高低错落的三个台地上,住宅呈团状有机分布,呈行列式布局,随地形高低分布。 8、景观系统规划 形成“一心一带三环多节点”的景观系统。 “一心”即由村民文化广场、绿地等组成的景观中心; “一带”即村庄东部的沿河景观带; “三环”即山体景观环和南、北部农田景观环; “多节点”即分布在村内居住片区的趣味景观节点。 保留村庄家具(碾坊、碾子、地窖),再现历史场景。 9、建设用地控制要求 (2)为进一步规范村庄建设行为,保证村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保证村庄视觉廊道开敞,景观视觉开放,针对山地用地紧张造成街道过窄,规划翻建住宅高度不宜超过4.4米。 (1)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

文档评论(0)

东方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