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中国科学院力学.PDF

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中国科学院力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 空 学 报 Jan. 25 2011 Vol.32 No.X XX-XX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ISSN 1000-6893 CN 11-1929/V hkxb@ 文章编号: 1000-6893 (2011 )11-15364 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法 1 1 2 1 苏丹 张伟伟 张陈安 叶正寅 1.西北工业大学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72 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摘 要:为了快速获得不同刚度特性的叶轮机叶片颤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辨识技术的叶片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 方法,并分析了叶片气动阻尼特性随叶间相角差和固有频率的变化特性。该方法通过对多叶片通道的某一叶片单独地施 加一个扫频振动信号,求解一次非定常流场,获得叶片排上每个叶片的气动力响应,通过系统辨识,获得每个叶片气动 力的频率响应特性。根据叠加原理,得到扫频范围内各固有频率下的叶排所有叶片共同激励的气动力模型。针对STCF4 算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直接CFD方法和直接采用谐振信号的降阶方法得到的气动阻尼系数吻合很好。该方法只需进 行一次非定常CFD计算就能得到扫频范围内不同固有频率下的气动阻尼特性曲线,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方便了叶轮 机设计初期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参数分析。 关键词:颤振;系统辨识;叶轮机;降阶模型;气动弹性 中图分类号:V211.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轮机气动弹性数值分析方面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较 叶轮机叶片颤振是典型的气动弹性动不稳定 多,但由于能量法计算量小、效率高,有不少的 现象,近年来,由于颤振疲劳而损坏叶片的故障 国内外学者将能量法作为验证研究的起点。周新 屡见不鲜,颤振已成为高性能叶轮机研制过程中 海[6]等人比较了能量法和时域分析方法,发现两种 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 方法得到的颤振结论是一致的,并考察了 高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数值计算方法为叶轮 NACA0012 和 PROF 叶栅算例在两种不同折合频 机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对叶轮机气动弹性实 率下的颤振特性。 Sadeghi 和刘峰 [7-8] 等针对 验来说具有难度小、周期短、危险性低等特点。 STCF4(Standard Test Configuration 4)用能量法分 由于叶轮机内部流动十分的复杂,采用直接CFD 析了典型叶间相角时的颤振特性并和实验数据进 方法进行叶轮机叶片颤振分析计算量大、效率低, 行了比较,得出的颤振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是开 除此以外,验证了能量法在叶片“质量比”足够 展叶轮机气动弹性分析的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 大的时候,采用能量法计算是有效的。 学在 80~90 年发展了一种变形激盘法[2],并用于变 近年来一种基于 CFD 技术的非定常气动力降 相角情况下的叶片气动弹性稳定性预测[3] 。 阶方法(Reduce-Order-Model ,ROM )被广泛应用 从 1956 年 Lane 提出行波型颤振模型[4] 以来, 于飞行器颤振分析研究领域。该方法计算效率远 基于该模型的能量法在叶片颤振分析中得到广泛 远高于直接的 CFD 数值模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 使用。能量法是一种结构/流体非耦合的方法,相 考虑到流动的非线性特性,因此也经常被用于某 对于结构/流体耦合的时域分析方法[5]来说,具有 些非线性流场中的颤振稳定性问题和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