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中国史学史》;导 言;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无情地剖析了“中国之旧史”,力倡建立“新史学”。率先提出“史学史”作为一种文化专史进行研究及如何研究的问题,梁启超认为:“中国史学史,最少应对下列各部分特别注意: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这一思想对史学史的创建、发展有重要意义。; 2、史学史研究的现状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的发展历程以1949年为界可分为新、旧两个阶段。
旧阶段的史学史以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为指导,以史官、史家、史学的发展及当前史学的趋势为学科框架。(金毓黻按照梁启超设计的蓝图写出了第一部系统的史学史著作《中国史学史》);; 2、史学史研究的现状
新阶段的史学史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历史观、史学思想、历史编???学及史家活动等为研究内容。(白寿彝丰富和发展了史学史研究的内容。)
史学史研究的内容丰富
瞿林东在其《中国史学史纲》中将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归结为:;(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等。 ;
史学史著作琳琅满目;史学史研究的新趋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①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史学思想进行自觉研究
②20世纪史学成为研究热点
③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和范围;研究范围:
1、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
2、探讨史学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中国史学发展的时代特点
4、史学的社会影响;三、中国史学史的分期;1、先秦时期——中国史学的产生;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1)文字的发明;
(2)历法的产生:史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有了历法,才能推算时间,确定岁时年月。一部真正的史书,必须是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四者有机地结合。
(3)史学意识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需要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于是便产生了史学意识。 ;殷周时期有甲骨文、金文记载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史,我国第一部史学著作《春秋》诞生。
先秦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
1、发展速度渐次加快
2、文字记载由简单片段逐步形成正式的史书
3、编年史发展的同时逐渐出现多种史书体裁
4、史观由神权的看法向人为的看法转换;2、秦汉时期——中国史学的成长;史学成长的表现:
体例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典范;
史观上,奠定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史学与政治密切结合的史学正统思想;
史学成就虽大,但史著成果不多,史学从属于经学。;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成熟时期;隋唐时期史学成熟的表现:
(1)设史馆修史成为制度,同时禁止私修国史
(2)史学成果丰富
官修史书成效显著;史学理论总结性著作《史通》出现;典志体政书成就斐然;私人著史成就依然突出
(3)史学完全独立;4、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学继续发展的特点:
编年体史书兴盛
典志体史书编撰影响深远
通史地位突出
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深入
史学思想异彩纷呈;5、明清时期——中国史学的嬗变;(2)明末清初史学的复兴
在“穷则思变”的背景下,以“经世致用”思 想指导史学的发展
① 对传统的揭露和批判②经史关系的变化③治当代史成为显著的时代特点;(3)清代乾嘉考据史学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史学在专制文化高压政策下,史学转向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考证,在文献目录学、版本校勘学、辨伪和辑佚、注解和考证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史学进入到乾嘉考据史学时代。;6、近代史学——史学重振时期;(2)新史学的萌芽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掀起史界革命,对传统旧史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批判。
新史学也取得成果: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编著方法上第一次突破传统史学的编撰方法,而采用章节体;史观也是具有首创性的,采用历史进化论、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对中国历史进行分期。;7、现代史学——史学改造时期;史学发展的三条道路:
(1)以梁启超、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史学
(2)以王国维、陈寅恪、陈垣为代表的新考据史学
(3)以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的中国史学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史学的发展尤为迅速和曲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导地位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历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但教条主义、将历史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在“文革”期间发展到极致,严重阻挠了史学的发展。;20世纪最后20年,史学呈现空前活跃的新局面: ①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的失误和弊端进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