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汽车起重机螺旋桩机事故案例.PDF

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汽车起重机螺旋桩机事故案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升降机、高处作业吊篮、汽车起重机、 螺旋桩机事故案例 案例一:烟台龙口 “7.15”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6年6月7 日,该施工升降机初始安装,共安装33节导轨 架标准节,架设了5道附墙架,高度达到17层楼高。 2016年7月14 日,龙口市顺和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 司经理马艳伟安排安装班长唐利功、安装人员谭海军到金域蓝湾B 区三期工程29号楼,进行施工升降机加节作业。下午13 时30分 左右,唐利功和谭海军两人到达建筑工地,联系了塔吊操作人员 协助进行施工升降机加节作业。一共安装了12节标准节,高度达 到23层楼高,在第18层顶端水平梁上架设了第6道附墙架。约 18 点30分,唐利功、谭海军在加装的第34节和第35节连接处(位 于第18层楼)只在对角安装了2个 (东北、西南),第35至45 节导轨架中只有第39节标准节两个端面安装了4个螺栓,其它端 面均只安装了对角的2个螺栓;第36节之上安装9.5节标准节, 共14.25m,未装附墙架。此时,二人拉下施工升降机电闸后,下 班离开工地。 7月15 日下午14 时左右,唐利功来到事故工地,为一台在用 塔吊顶升做准备,没有继续对施工升降机进行加节作业。17时35 分,韩俊良等7名木工拟到24层进行模板支护作业,连同瓦工隋 兵双 (无升降机操作资格证书)一起乘施工升降机西侧吊笼上行 至约19层楼时,施工升降机导轨架上端发生倾覆,西侧吊笼及与 之相连的第35至45节标准节坠落地面,8名乘坐施工升降机的 人员随之一同坠落地面,造成8人全部死亡。 二、直接原因 1、在施工升降机本次加节作业尚未完成、未经验收的情况下, 使用单位的施工升降机操作者搭载7名施工人员上行到第19层楼, 超过了安全使用高度; 2、在导轨架第34、35节标准节连接处只有对角2个连接螺 栓,达不到安装要求; 3、第6道附墙架未安装可调连接杆,大连接杆的后水平横杆 拼接补焊,不符合设计要求; 4、使用说明书要求导轨架自由端高度不大于7.5m,第6道附 墙架以上导轨架自由端高度达到14.25m,增加了自由端对导轨架 中心产生的倾覆力矩。 案例二:武汉 “9.13”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2年9月13 日13时10分许,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东湖景园工程 (以下简称 “东湖景园”)C 区7-1号楼建筑工地, 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19人死亡的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直 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事故发生时,工人私自驾驶事故升降机,且吊笼超过额定荷 载人数和荷载重量。上升至第66节标准节上部 (约33层顶部, 大约100米高度)接近层站登机平台时,产生的侧翻力矩导致吊 笼顷刻侧翻,并连同67-70节标准节坠落地面,造成施工升降机 吊笼内的19名工人当场死亡。 二、直接原因 1、事故发生时,事故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第66和67节标准节 连接处的4个连接螺栓只有左侧两个螺栓有效连接,而右侧 (受 力边)两个螺栓的螺母脱落,无法受力。 2、事故升降机左侧吊笼超过备案额定承载人数12人,承载 19人和约245公斤物件,上升到第66节标准节上部 (33楼顶部) 接近平台位置时,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平衡力矩,造成事故施工 升降机左侧吊笼顷刻倾翻,并连同67-70节标准节坠落地面。 案例三:长沙绿地广场高处作业吊篮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3年3月7 日7时左右,项目部涂料班组带班民工蒋宗军 安排工人对1号栋A 单元的外墙粉刷底漆,12名工人分别乘坐吊 篮进行施工作业,其中秦建波、张桥、黄明升乘坐编号为9178 的 吊篮,并分别将系在身上的安全带连接在吊篮的安全护栏上。3 人边粉刷底漆边操作吊篮上升。8 时38分左右,当吊篮运行至33 层时,吊篮突然坠落地面,3人因伤势过重死亡。 二、直接原因 1、安装编号为9178 的吊篮时,未将吊篮西端工作钢丝绳和 安全钢丝绳绳夹拧紧,为该吊篮使用留下了安全隐患; 2、项目部涂料班组民工擅自使用未经联合验收且存在严重安 全隐患的吊篮; 3、吊篮乘坐人员超员,加大了钢丝绳和悬挂机构连接耳板上 销轴的负荷; 4、3名作业工人在乘坐吊篮时未将系在身上的安全带挂设在 独立于吊篮外的安全绳上,导致3人随着吊篮一起坠落地面。 案例四:哈尔滨某大厦吊篮坠落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0年3月24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