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扩频通信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dma扩频通信文档

绪 论 CDMA系统的发展历程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蜂窝通信以来,世界各地的移动通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蜂窝通信的技术本身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移动通信网络已经从模拟蜂窝网发展到了数字蜂窝网。 D.H.Ring在1947年提出蜂窝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实验,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第一个蜂窝电话系统。蜂窝的意思是将一个大区域划分为几个小区,相邻的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以避免互相干扰。在70年代末,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移动通信的终端小型化和系统设计等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动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很快就达到饱和状态,无法满足服务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小区制的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1978年开发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欧洲推出了全地址通信系统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日本的电报和电话系统(NAMTS),北欧移动电话系统(NMTS)和原联邦德国的(NETZ-C),然而以AMPS,TACS为代表的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称为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模拟蜂窝网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 自从1981年第一代的以FDMA技术为基础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和使用以来,蜂窝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和需求大大超过了乐观人士的原有预测。在短短几年里,模拟蜂窝系统就面临着阻塞概率高,呼叫中断率增高,蜂窝系统的干扰增大,蜂窝系统迫切需要增容的压力。并且由于模拟蜂窝系统本身的缺陷(频谱效率低,保密性差等),系统的设计容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少国家都在探索蜂窝网通信系统如何从模拟向数字方向转变的方法。1988年9月,美国蜂窝通信工业协会(CTIA)发布了一个称为《用户的性能要求(UPR)》的文件,提出了对下一代蜂窝网的技术要求。20世纪90年代起,以TDMA技术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DAMPS,JDC)相继投入使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初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委员会(ITU-R)成立临时工作组,提出了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实现全球无缝隙的移动漫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有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灵活的高速率,多速率数据传输的能力,除了话音和数据传输外,还能传送高达2Mbit/s的高质量的活动图像,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都能便利通信这个目标。 由于CDMA通信技术有抗多径衰减,软容量,软切换,系统容量比GSM系统大等优势,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宽带CDMA技术。现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由三种:欧洲和日本的WCDMA,北美提出的基于IS-95CDMA系统的cdma2000技术以及我国提出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TD-SCDMA系统。这三种技术的比较见表1-1【1】 表1-1 三种宽带CDMA技术比较 方案内容 WCDMA cdma2000 TD-SCDMA 信道带宽(MHz) 5/10/20 1.25/5/10/20 1.6 码片速率(Mc/s) 3.84 3.6864 1.28 基站间同步 异步/同步 同步(需GPS) 异步/同步 帧长(ms) 10 20 10(子帧长5) 双工技术 FDD/TDD FDD TDD 多址方式 DS-CDMA DS-CDMA/MC-CDMA TD-SCDMA 语音编码 固定速率 可变速率 固定速率 多速率 可变扩频因子和多码RI检测;高速率业务忙检测;低速率业务 可变扩频因子和多码RI检测;低速率业务,事先预定好,需高层信令参与 可变扩频因子和多码RI检测; FEC编码 卷积码R=1/2,1/3,约束长度k=9;RS码(数据) 卷积码R=1/2,1/3,约束长度k=9;Turbo码(数据) 卷积码R=1/4~1,约束长度k=9;RS码(数据) 功率控制 FDD:开环+快速闭环(1500bit/s); TDD:开环+慢速闭环 开环+慢速闭环(800bit/s) 开环+慢速闭环(20bit/s) 交织 卷积码:帧内交织 RS码:针间交织 块交织 卷积码:帧内交织 RS码:针间交织 扩频方式 反向:OVSF(信道化)+Gold序列218(区分小区) 前向:OVSF(信道化)+Gold序列241(区分小区) 反向:Walsh(信道化)+PN序列215(区分小区) 前向:Walsh(信道化)+PN序列241-1(区分小区) 反向:OVSF(信道化)+Gold序列218(区分小区) 前向:OVSF(信道化)+Gold序列24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