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7 卷第4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7, No.4
2018 年4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April, 2018
适宜性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2
生延超 ,周玉姣
(1. 湖南商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长沙 410205 ;2.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205 )
摘要:适宜性人力资本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效能,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出发,基于ES-
DA 方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运用1998-2014 年全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初级、中级、高
级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视角探寻适宜性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人力资本与省域生产总值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
路径依赖性。②在全国层面,初级、中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高级人力资本
则作用很明显。③在区域层面,东部及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高级人力资本,中部和
西部初级人力资本贡献显著,中级人力资本在四个区域均不显著。这为区域人力资本培育和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适宜性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OI: 10.11821/dlyj201804013
1 引言
进入21 世纪,伴随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是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存量差距巨大,导致区域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空间配置不
当,高层次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增长基数和增长速度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1997年东部
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是西部地区的1.7187 倍,2014 年扩大为3.5824 倍,2014 年东部地
区高级人力资本存量占比全国高达41.52% ,西部地区仅为11.59% ,而1997年西部地区
初级人力资本是东部地区的1.0037 倍,2014 年扩大到1.0703 倍。可见西部地区中高级人
力资本匮乏,低级人力资本存量增长也极其有限,基数依然巨大。根据Benhabib 等的研
究,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影响力度不同,其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明
[1]
显差异 。探寻不同类型或层次的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有助于适宜性人
力资本发挥其最大效应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因而有必要探讨近年来适宜性人力资
本空间分布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自20 世纪60 年代Schultz 等提出并创立人力资本理论 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人力资
[4-8]
本属性特征、测度方法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等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从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方法来看,更多采用的是普通回归或普通面板回归来
[9]
分析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协整分析和VEC 方法 等。近年来探索性空间
[10]
数据分析 应用较为普遍,但空间计量方法的应用并不广泛。高远东等依据人力资本类
收稿日期:2017-10-16; 修订日期:2018-0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5ZDB 1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3CJL066 );湖南省科技计划研
究项目 (2014FJ6056);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12JD41 )
作者简介:生延超 (1978- ),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
E-mail:
797-813 页
79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pdf
- 山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pdf
- 山区县域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西山地嵩县为例.pdf
- 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pdf
- 山岳型景区建设下乡村聚落的多维重构——基于云丘山旅游景区微观案例的实证研究.pdf
- 陕南秦巴山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及其鲁棒性分析.pdf
-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研究——基于户籍与职业双维度.pdf
- 上海港港区区位与功能演变及动力机制.pdf
- 上海市典型就业区的通勤特征分析与模式总结——张江、金桥和陆家嘴的案例比较.pdf
- 上海市人口分布与空间活动的动态特征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pdf
- 首套全球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产品区域尺度精度评价——以河南省为例.pdf
- 谁来养活中国:耕地压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及解释.pdf
-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pdf
- 松花江流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pdf
- 苏北平原龙冈LG孔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记录.pdf
- 太行山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研究.pdf
- 碳约束下中国县域尺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pdf
- 天山北坡绿洲—荒漠区高时空分辨率日均气温数据集构建——以三工河流域为例.pdf
- 铁路客运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及组织模式探讨.pdf
- 投资控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治理模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