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古词曲:闲情的分量》周国平.docx

《遇见最美古词曲:闲情的分量》周国平.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自序 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古典作品,我所写的文字很少,几乎都集中在 这本书里了。我的专业是西方哲学,长期来读得多的也是西方人文著作 和文学作品。我当然知道,中国的经史子集中也有许多珍宝,一直想系 统地读一读,挑出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写一写我的理解和感受。然而, 因为精力所限,这个计划不断地往后推延。现在出版社来索稿,我暂时 只拿得出这一点儿可怜的东西,真是非常惭愧。 本书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品宋词,是我2007年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宋人 弦歌》所写的序和台词。这一台节目由北京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 品,在全国各地演了许多场,很受欢迎。篇目和辑题是该公司的老总钱 程拟定的,我只做了少量修改和补充。钱程与我素昧平生,他热爱文 学,在困境中以宋词自娱,酝酿了这一台节目,托人捎信给我,期望我 承担相关的文字工作。我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勉为其难,应了下来。我 在中学时就非常喜欢宋词,借此机会得以重温,并把自己的体会写了出 来。 第二部分品元曲,写作的由头也纯属偶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的朋友王菱做一套古典韵文“新赏”的书,元曲部分无人写,找到了 我。与上述品宋词不同,这一部分的篇目是我自己选定的,而评论的文 字则不着眼于文学,多是随想式的借题发挥。如此成一册小书,原题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爱情人生散曲新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 1992年出版。这本小书在市场上早已绝迹,就让它在这里再献一回丑。 第三部分是若干篇谈中国古代学者文人的旧作,曾经收在我的不同 集子里,现在汇到了一起。其中,谈阮籍、袁宏道的两篇稍长,也比较 系统一些,而谈孔子、韩愈、苏轼、玄奘的诸篇都只是小随笔。盘点的 结果让我自己很吃惊,存货竟这样少,对于我钟爱的庄子、陶渊明、李 白、王阳明等人,我怎么会没有写任何文字。 在中国文人身上,从来有励志和闲情两面。励志,就是经世济用, 追求功名,为儒家所推崇。闲情,就是逍遥自在,超脱功名,为道家所 提倡。不过,这只是相对而言,即使在儒家始祖孔子身上,我也看到了 闲情的一面。我发现,我所欣赏的古典作家和作品,往往是闲情这一面 特别突出的。宋词和元曲讴歌男欢女爱,阮籍、陶渊明、袁宏道、李 白、苏轼纵情山水,我从中看到的是对生命本体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 追求,而人生最宝贵的价值岂不就在于此?对闲情不可等闲视之,它是 中国特色的人性的解放,性灵的表达,在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文人生活 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很重。只有励志,没有闲情,中国文人真不知会成为 怎样的俗物。所以,我用“闲情的分量”做书名,来概括我品评中国古典 作品的视角。 周国平 2008年9月7日 目 录 自序 第一辑 唯美的欢娱——宋人弦歌 第二辑 断肠人在天涯——读元曲随想 第三辑 圣人和闲人 孔子的洒脱 另一个韩愈 诗人的执著和超脱——夜读苏东坡 人生贵在行胸臆——读袁中郎全集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阮籍与尼采 返回总目录 第一辑 唯美的欢娱 ——宋人弦歌 序 今夜,让我们沿着时光之河向回航行,在一千年前的长江上岸。展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祖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它辉煌到了极点,又 屈辱到了极点,留下的是不尽的怀念,不尽的惋惜。 绵延了三百余年的宋朝,前半期统一而繁荣,后半期丧权而偏安, 有太多的欢笑,也有太多的眼泪,而这欢笑和眼泪,共同催放了中国文 学的一朵奇葩——宋词。 我们来到了北宋的首都汴京,由今日的开封,怎能想象它当年的奢 华。通衢大道上,香车宝马奔驰,游人熙来攘往。举目四望,到处是雕 楼画阁,绣户朱帘。深街小巷内,燕馆歌楼密布,达数万家之多。最不 寻常的是,满城的青楼、歌厅、茶坊、酒肆,响彻管弦丝竹之声,一片 燕歌莺舞的景象。出入这些场所的,有普通市民,也有达官贵人。宋王 朝给士大夫的生活待遇之优厚,没有一个朝代比得上,使他们得以优游 岁月,宴饮唱和之风盛行。无论在公共娱乐场所,还是在私人宴会,歌 妓是重要的角色,弦歌是必有的节目。曲调是现成的,文人骚客竞相为 之填词,每有佳作问世,很快唱遍塞北江南。 今天也许难以相信,在隋、唐、宋三朝,漫长的七百年间,中国曾 经是一个流行音乐大国,来自中亚、西域的明快热烈的印度系音乐风靡 全国,倾倒朝野,而低缓单调的中国古乐则受到了冷落,仅用于某些祭 祀仪式。唐宋两朝设有教坊,实际上是宫廷乐团兼国家音乐学院,专门 排演、教习、创作流行音乐。宋朝还设有大晟府,翻译成现代汉语,可 以叫国家音乐总署,兼具国家音乐出版社的职能,编集和刊行流行的曲 谱。正是在这浓烈的音乐氛围中,词的创作成了文坛第一时尚,词的艺 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宋词成了足可与唐诗、元曲媲美的中国文学瑰 宝。 词的作者是文人学士,唱者大多是妙龄歌女,其间就有了一种微妙 的关系。没有一种文学体裁像词这样深深地受到女性的熏陶。有一首宋 词写道:“月如眉,浅笑含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