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试试看: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试试看: 屡试不爽:差错。屡次试验都不错。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2006年福建省)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试试看: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3年11题)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试试看: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侍坐》“夫子何哂由也?”:笑;微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从事,致力于 C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试试看: 弄璋: 弄瓦: 生男 生女 “果双生一男一女”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借助语境法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试试看: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 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成分分析法(语法)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怎样辨别通假字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方法——掌握通假规律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②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另外,还有“案”通“按”,“庴”通“措”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1、张良出, 项伯 2、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寡助之至,亲戚 之 4、臣以险衅,夙遭 凶 5、拜送书于 6、唯大王与群臣 计议之 要 生 畔 闵 庭 孰 邀 性 叛 悯 熟 廷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练一练 D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失其所与,不知 A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