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高杉尚孝(日).docx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高杉尚孝(日).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日)高杉尚孝 著;郑舜珑 译 目录 前言 会用逻辑,你的故事就会精彩 本书架构 一流人才必备的表现力 第 1 章 信息 我未必这么说,但能使你这么做 报告很详尽,为什么还被臭骂? 1.1 如何理解信息 用对信息,就能写一流文章 “明了表现”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才是信息 1.2 信息分三种 记述、评价、规范信息,你得会灵活运用 区分信息,只看“字面意思” 辨别信息种类,不等于辨别内容正确性 1.3 记述信息 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 1.4 评价信息 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 我说“记述”信息,让你以为在“评价” 测量结果并非评价,却有暗示效果 利用评价条目和标准,让你自动做出好评价 1.5 规范信息 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该采取的行动 运用评价信息,对大家产生规范效果 心存“行动原理”的默契,让对方听话就范 滥用“必要”、“不可或缺”,大家没感觉 建议“应该……”时,不要贸然失礼 复合式信息,怎么抓重点? 1.6 活用各种类型信息 当别人说“听不懂”时,你可以这样解答 我知道你说什么,但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办? 这时候,你最好在结尾处传达出规范信息 促使对方行动,你可以故意不传达规范信息 只传达记述信息,更委婉 1.7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不是信息,但同样重要 用“主题”标示“信息”的范围 尽量别把主题写成一个句子 讲了一堆信息,你会推理出主题吗? 主题切忌“太扯”,相关信息量要足够多 用“时间”替主题定调,增加吸引力 主题定调时,你希望给人哪种印象? 主题性质跟信息种类要一致 练习题 解答与说明 第 2 章 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 主语、连接词、具体性,三大重点 商务写作先表现意识,再呈现意境 有意识的模糊,也能清楚表达 操作三种变量,让信息更明了 2.1 善用主语,影响别人思考 请使用主语与谓语关系明了的句子 说话没主语,别怪别人不懂你的意思 让对方自行推断主语,很不保险 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用主语? 想要刺激思考,用及物动词就对了 要对方别想、照办,你就用不及物动词 刺激自己思考,不刺激他思考? 哪个才是真正的主语? 想吃面的是“今天”,不是“我”? 逻辑:将没意识到的思考方式意识化 语言就是思考的工具 视情况,主语有时应刻意省略 这种句子,让人喘不上气 连来两个主语,让人困惑 2.2 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小看连接词,思考就成了一团糨糊 状况一: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归结”因果? 状况二: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强调“手段”? 广告文案这样润饰后才有力 重点都写了,但为何读不下去? 模糊衔接害人脑筋不转弯 连接词是文章“通顺”的灵魂 逻辑衔接,减轻接收者的负担 不动脑袋写出的文章,你看得出来 看报纸就可以练习逻辑思考 检查完语句衔接,再重新检视全文的脉络 2.3 用字具体,表现负责的态度 商业写作,别把解释的责任丢给读者 “活性化”、“多样化”既圆滑又闪躲 “赶快调整库存”这句话传达了什么? “××性”、“××力”,滥用让人没性又没力 具体表现可以惊心,可以动情 委婉语法无法提醒“不长眼”的人 委婉语法容易招来误会(和趣味) 2.4 分段:表达多个信息的窍门 段落可以随性,分段不可随性 分段:更加严格定义的“段落” 分段就是以完整区块传达单一信息 练习题 解答与说明 第 3 章 你的思想,如何以精彩文案呈现?表现思考的技巧,你能运用 自如吗? 3.1 金字塔结构:逻辑思考的核心技巧 商务文案必须结构完整 金字塔结构:一件事情要想到三层 金字塔分两种:并列型和直列型 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的好处 专业的沟通:先确认双方主题在同一层次 3.2 信息的设计:我要表现什么?用哪种表现技巧? 信息设计的模式: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法:将信息分群组 先给主题命名,再将信息分组 由下而上,导出信息:结论法和摘要法 下结论:将信息划分群组后,“因此……” 根据可见范围内的信息下结论 搞清楚,老板要你做假设,还是做结论? 含糊带过的结论,小心被行家揭穿 逻辑思考也欢迎做假设 做假设还是下结论?你得能区分 最终结论应避免跳跃感 3.3 用什么信息做什么推论 “记述信息”如何推论:因果法和实证法 根据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做出“评价信息”的推论 “规范信息”的背后一定藏有行动原理 3.4 摘要法:把“多个”具体信息整理为“一个”抽象信息 信息这么多,你得一句话抓住全部 抽象思考的摘要,不是删除而是萃取 抽象化是脑力工作者必备的思考技术 通常你得先抽象、再推论 接着你得学会先推论、再抽象 3.5 抽象化,化繁为简的技巧 适度抽象表现,反而促进具体理解 太具体和太抽象都很难懂 抽象化并非“连锁想象” “部分抽取”不算抽象化 “一言以蔽之”,才是抽象化 日本经济很发达,但没有经济学 什么推论法,决定什么金字塔 3.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