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疾病
草鱼出血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70~80nm,无囊膜。双链RNA,在肝细胞内形成嗜酸性胞浆包涵体。
危害对象:草鱼鱼种(2.5-15cm,7-10cm)敏感,成鱼也可感染;青鱼、麦穗鱼可感染发病;其他鱼类不敏感。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草鱼鱼种死亡。
流行水温:20-33℃流行,暴发于27-30℃;条件恶劣时在12
病程:在7-10天,潜伏期长短与鱼种的大小、水温关系密切
1.症状: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全身各个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红鳍红鳃盖型:全身体表,尤其鳃盖、鳍条基部充血出血明显,伴有眼球突出。红肌肉型:以皮下肌肉的充血、出血为主;其他器官组织贫血。肠炎型:以肠的充血、出血为主。
2.病理变化:严重贫血,红细胞数、Hb含量下降;白细胞总数下降,白细胞血式改变;肌肉充血、出血,严重时发生变性、坏死;肠上皮出血,细胞大量坏死、脱落。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根据病理变化进一步诊断;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ILISA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药浴消毒;池水定期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人工免疫预防;药物预防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20面体,无囊膜,直径50-75nm,双链RNA病毒。病毒在胞浆内合成和成熟,并形成包涵体。
危害对象:各种鲑科鱼类敏感,14-70日龄的鱼苗、鱼种死亡率可达80-100%(10-12℃
传染源:带毒的成鱼;许多鱼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寄生吸虫囊蚴等都是可能的传播者。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途径,水、空气是可能的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病鱼运动失调,长作垂直回转游动,1-2小时后死亡。
症状: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处有线状粘液便。内脏器官常贫血,消化道中没有食物,有在5-10%福尔马林中不凝固的乳白色或浅黄色粘液。
病理变化:胰腺坏死,几乎所有细胞发生异常,坏死细胞核固缩、核碎裂十分明显,可见胞浆包涵体。
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情况进行。根据病毒分离和CPE观察以及病理学变化可进一步诊断。
确诊:方法较多,常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法、直接荧光抗体法、ELISA等。
1 加强综合预防,严格检疫制度;
2 发现疫情彻底消毒,销毁病鱼;
3 培育无IPNV的鱼种;
4 用PVP-I处理发眼卵;
5 早期用PVP-I拌料投喂,有效碘1.64-1.91g/Kg.d,连喂15天。抗病毒中草药如大黄等也有效;
6 将幼鱼在10℃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N)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NV)单链RNA病毒,弹状病毒,有囊膜
危害对象:各种鲑科鱼类的鱼苗、当年鱼种;尤其是刚孵出的鱼苗到摄食4周的鱼种死亡率较高;1龄鱼种死亡率不高,2龄以上不发病。
传染源:患病残存的带毒鱼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可能经过鳃和消化道侵入鱼体。
病程:可持续数星期,潜伏期长短与水温有关,10℃以下发病缓慢,15
临床表现:病鱼游动缓慢,时而痉挛,在剧烈游动后不久即死。
症状: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处有长而较粗的粘液便。腹水,鳃及内脏器官常贫血,全身器官组织有出血点。
病理变化:造血组织(肾脏、脾脏)严重坏死,可见胞浆包涵体。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下降,血凝时间延长。
初步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进行,注意和IPN进行鉴别。
根据组织病理变化作进一步诊断,或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观察其CPE特性。
确诊: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检疫制度;发眼卵用PVP-I消毒
鱼的内脏必须煮熟后才可作为鱼苗鱼种的饲料;提高水温可预防此病发生(17-20℃);用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浸泡有免疫效果;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
艾特韦病毒:弹状病毒,含单链RNA,在胞浆中增殖,可在肝细胞中形成胞浆包涵体。
危害对象:淡水养殖虹鳟;河鳟、美洲红点鲑、白鲑、银鲫等可人工感染发病;大鳞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虹鳟与银大麻哈鱼杂交的三倍体杂交种不感染。
传染源:带病毒的鱼;发病池的水、底泥以及无脊椎动物等;不能通过温血动物传播。
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但不进行垂直传播
病程:潜伏期长短不定,多为7-15天,最长可超过25天
发病季节、水温:冬末春初,水温14℃
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高;1症状:体色发黑,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口腔以及鳍基部、皮肤出血;鳃贫血或有花瓣状出血;肌肉组织、脂肪组织、鳔、肠出血;肝呈暗红色,点状出血;脾脏肿大;肾的颜色较正常更红;2病理变化:造血组织变性坏死;肝细胞空泡变性,局灶性坏死;脾脏、肾脏中出现大量游离黑色素;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球水肿。
慢性型:1症状:病程长,死亡率较低;体色深黑,眼球显著突出,鳃严重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pdf VIP
- 园林工程制图习题集答案.pptx VIP
- 扬州梅岭小学2023-2024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四)及答案.docx VIP
- 纪委书记2024年个人述职述责述廉报告.docx VIP
- 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同步分层作业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docx
- 专题02:回忆往昔-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统编版)(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2024AI Agent市场研究报告.pdf
- 技术服务和质保期服务计划.docx VIP
-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营销策略研究.docx
- 陶瓷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