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3)古代商业的发展 .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3)古代商业的发展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古代商业的发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有一定的范围,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长、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据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整理 材料二 有人说,东京比汉唐的京都,民户增加十倍。……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天明即散,叫作 “鬼市”。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 诸班直军营相对。遍布内外城的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 为刀镊、为负贩”;抚州“金谿陶户,大抵皆农民”。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渐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有的成为学派重镇。 ——据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比较材料一、三,回答“草市”与“市”的区别,并说明“草市”出现的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遂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五 (宋代)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粱录》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的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3、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 ?? 卷二(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中,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 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