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学院: 旅游学院 专业: 国际酒店管理 姓名: 王健斌 学号: 20092502310028 电话:目录 一.摘要…………………………………………………………2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概况…………………………………2-3 三.结束语………………………………………………………3-4 四.参考文献……………………………………………………5 五.附录…………………………………………………………5 一 摘要 地球经历五十多亿年,现正处于中年时期,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经过亿万春秋又进化成我们这样一种人类生命。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地球之肺—-森林 环境与人类关系研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它关注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的作用。而人类活动带来的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二 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概况 水污染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俣市和新舄县发生的水俣病,其原因是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经过生物食物链(硅藻-飞蛄-石斑鱼-鳝鱼)的逐渐富集,使鳝鱼体内含汞量达10-20毫克每升(最高达50-60毫克每升),比原废水中汞浓度高出1万至10万倍。当地居民捕食鳝鱼等之后,汞在人体内积聚,以致造成中枢神经的严重损伤。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是传染疾病的渊薮。水体污染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会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污染的水体更是传染疾病的渊薮。 空气污染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森林(土壤)污染 研究发现从1700到1990的300年中,在主要的人类活动比较密集的区域,地表越来越多的被人类使用,这个变化在气候当中可能会起很重要的作用,300年中主要的变化就是森林变成草地,或者草地变成荒漠,或者森林草地都变成耕地等等,这个自然变化会影响着气候,一方面改变地表,另外使地表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当中,二氧化碳一种来自于化石燃烧,另外来自地表岩层,从而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因被人类过度砍伐,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来越少,所以造成了全球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的形成。 据记载,昔日的黄土高原原是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流水清澈。在西周时期,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53%。随着历代王朝大兴土木和无数次的战争,以致使黄土高原毁林毁草 ,造成了今日千沟万壑、泥沙流失、土地贫瘠的局面。黄河由清变浊,正是大自然对毁林惩罚的见证。 有“地球之肺”之称的南美亚马孙原始森林的厄运就又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丰富的亚马孙热带雨林, 蕴藏着世界木材总量的45%。自60年代起,大片大片的森林在重型拖拉机和火的征讨下开始被毁灭。仅1966~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公顷。无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