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明确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2.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浩劫”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 社会主义的反。 真理是 客观的 选择: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术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之路。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 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 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 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 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 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 了“火星快车”探测器。 人们对火星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浅到深的认识.这说明了什么呢??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 为什么?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主体(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世代延续 ——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无限发 展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发展的, 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 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上升性)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载人航天计划: 继续发射神九,神十。 嫦娥工程:发射嫦娥二号, 发射月球无人探测器,载人登月 与欧洲合作的伽利略计划 “天宫”空间站建设 “夸父”探日工程 火星探测计划 北斗导航工程的完善 我国近年的宇宙的计划 德国诗人莱辛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 ---更宝贵”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 或者螺旋的上升(上升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有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 (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的,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超出历史条件、 - 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就成为谬误。) 真理的含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反映的内容、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积极投身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 决定 认识 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 ①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B 3.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但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农村包围城市” 有时间、历史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