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
2、王铁军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
3、杨小微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4、袁桂林、熊梅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5、李秉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6、郭春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7、温忠麟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第一编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界说
一、教育研究的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二)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三)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三、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
(二)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
(四)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
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
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
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脱节
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
(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
1、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
2、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3、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
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问题
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
3、从个人经??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症性研究有待加强
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
1、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
2、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
3、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也称价值中立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
二、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具体包括:
(1)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
(2)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
(3)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确定研究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现实生活基础;
2.注意研究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问题的本质;
3.要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
(一)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
1.研究设计的各方面是否对研究对象的权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2.这些损害对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的不利影响可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否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
3.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用途是否只限于增进人类幸福,而非反对某个人、某些人。
4.在研究设计中,是否已经为保护研究对象采取了特别的措施。;(二)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
1.尊重研究对象的研究意愿。即研究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参加某些研究。
2.研究对象有随意退出研究的自由。
3.知情权。即研究对象有权了解研究目的、方法、研究结果之用途等各项有关情况。
4.研究对象有权拒绝对某些或全部问题做出回答。
5.尊重隐私权。研究对象有权决定于其个人有关的资料可否以某种形式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docx VIP
- 2025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浙江省2022年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国际结算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pdf VIP
- 阿松爷爷的柿子树.ppt VIP
- 木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木结构热点问题.ppt VIP
- 起重机出厂检报验告格式.doc VIP
- 2021年成都九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461.1-2023塑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