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总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古诗的总结   古诗总结   杜甫:《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   王维:《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杜牧:《山行》、《清明》、《江南春》   白居易:《草》、《池上》、《忆江南》   王安石:《元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内容:   写景:《江南》、《敕勒歌》、《咏鹅》、《风》、《咏柳》、《凉州词》、《登鹳雀楼》、   《春晓》、《鹿柴》、《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枫桥夜泊》、《江雪》、《渔歌子》、《望洞庭》、《浪淘沙》、《草》、《池上》、《山行》、   《江南春》、《江上渔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四时田园杂兴》、《小池》、《春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游园不值》、《乡村四月》、《墨梅》、《所见》、《村居》   叙事:《凉州词》、《芙蓉楼送辛渐》、《出塞》、《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寻隐者不遇》、《清明》、《元日》、《书湖阴先生壁》、《四时田园杂兴》母爱:《游子吟》   爱国:《出塞》、《塞下曲》、《夏日绝句》、《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临安邸》、《已亥杂诗》   友情:《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思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忆江南》、《泊船瓜洲》人物:《小儿垂钓》   抒情:《题临安邸》、《石灰吟》   同情劳动人民:《悯农》、《蜂》   古诗总结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静夜思:题一作“夜思”。   一二句:就寝时床前洒满月光,如同降了一地白霜。   三四句:抬头一望,一轮皓月,千里清光,月是故乡明,安能不思乡?   赏析:   本诗简明地描绘了月夜的美景,真切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深情。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誉《静夜思》为“绝妙古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品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作品译文   (唐)杜甫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坐:因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解   西林,即西林寺,在江西庐山上。《题西林壁》就是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元丰七年(1084)五月,苏轼由黄州改迁汝州团练副使,特地取道游庐山。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句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就各不一样。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步移景异、姿态万千的庐山景色。意思是,横望庐山,山岭逶迤,连绵   不绝;侧看庐山,奇峰突起,峻峭挺拔。无论是远处观望,近处细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所见只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等局部景致而已,而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   这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即景说理,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发人深思的空间。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