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土壤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生物与地理环境 A、生物不能脱离环境,而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以维持生存和发展; B、地球生物的出现,对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物(植物)分布与环境 A、光照—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C、水热条件与植物分布 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例证) 4、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根本原因: C、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 2、土壤的肥力特性和形成。 1、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喜阴植物 喜光植物 备注 事例 特点 类型 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 人参、冷杉 植物生长只需要少量的阳光 自然界中大多数植物 根据植物习性和森林中光照分布合理布局林木生产 生存环境 旱生植物 中生植物 湿生植物 水生植物 事例 特征 类型 水域中 土壤大气的水含量接近饱和 土壤大气的水含量适中 干旱的荒漠 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茎叶有通气结构 叶子肥硕,但根不发达 耐水淹,也耐缺水 茎、叶退化成刺,根特发达 莲、芦苇 苔藓、水仙 大多数陆生植物 骆驼刺、芨芨草 B、水分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不同 水热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递减 水分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和温度有规律变化 热量 植物分布 要素分布 要素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的地域分异 A、枣发芽,种棉花 B、骆驼刺、芨芨草 C、莲、水葫芦、芦苇 D、矮牵牛 E、铁芒萁 F、碱蓬 指示气候 指示干旱环境 指示水湿环境 指示二氧化硫的大气污染 指示酸性土壤 指示碱性土壤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B、改造作用 1、改造了大气圈: 2、改造了水圈: 3、改造了岩石圈: C、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 1、绿色植物可以比做环境的肺脏,能够﹍ ﹍ ﹍ ﹍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保持大气中两种成分的平衡。 2、在山区绿色植物可以﹍ ﹍ ﹍ ﹍、 ﹍ ﹍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色植物可以﹍ ﹍ ﹍ 、 ﹍ ﹍ ﹍ ;从而改善生态保护绿色家园。 3、在城市绿色植物可以、 ﹍ ﹍ ﹍ ﹍、 ﹍ ﹍ ﹍ ﹍ 、 ﹍ ﹍ ﹍ ﹍ 、﹍ ﹍ ﹍ ﹍等等;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吸烟除尘 过滤空气 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 (08四川延考卷)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2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 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B 2.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则图中m、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A.0时、6时 B.6时、12时 C.12时、18时 D.18时、24时 3.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北美、常绿阔叶林 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西伯利亚、针叶林 B D 4.该地地带性森林类型及这种森林类型在全球最大分布区分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欧大陆东部 B.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美大陆 C.亚寒带针叶林、南美大陆 D.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 读某地(60°N,80°E)静风林区CO2浓度随时间、高度变化图。 D 5.关于图2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 B.地方时12点时随着高度上升CO2浓度下降 C.白天时CO2浓度与太阳高度成正比 D.此时当地昼短夜长 D 1、基本概念: A、土壤: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的疏松表层。 B、肥力: 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 、﹍﹍ 、﹍﹍和﹍﹍的能力。(土壤的本质属性 ) 肥力 植物 供应 调节 水分 养分 空气 二、土壤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与肥力 3.土壤的形成 热量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与肥力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和空气: 指﹍﹍﹍﹍﹍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是土壤的物质基础,组成了土体的﹍﹍;经风化能释放钾磷钙镁等,是土壤﹍﹍ ﹍﹍ ﹍的主要来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