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材料的变分原理与限元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为 4节点四边形单元,每个节点最多有 4 个自由度,该单元也可以退化为 3 节点三角形单元。在用于纯结构分析时,具有大变形和应力刚度能力。当 PLANE13 单元用于模拟压电传感器/致动器时,在非退化状态下该单元为具有 12 个自由度的四边形单元,每个节点包含两个位移( x方向和 y 方向)自由度和一个压电自由度,单元形状和节点信息如下图 所示 PLANE13 单元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单元节点位移向量为: 将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和电压用节点位移向量表示为: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其中,u 为沿 x 轴方向位移,v 为沿 y 轴方向位移,φ 为节点电压自由度,单元形状函数 Ni为 式中,s、 t ∈[-1,1],为单元的正则化自然坐标。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根据线弹性应变位移物理方程可得单元内部应变与单元节点位移的关系式分别为: 其中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单元应变可简化为 同理根据电压电场关系可得电场强度与单元节点电压的关系式为: 7.1 ANSYS 中 PLANE13 单元 其中 对于压电平面问题,通常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为沿厚度 y 方向极化,假定压电层中电压在厚度 y 方向为线性分布,单元内部的电场强度为常数,设压电层厚度为 tp,则可得电场强度 Ee为: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SOLID5 单元为 8 节点六面体实体耦合压电场单元,每个节点最多有6 个自由度,当将 SOLID5 单元用于模拟压电传感器/致动器时,该单元为具有 32 个自由度的实体单元,每个节点包含三个位移( x 方向、 y 方向和 z 方向)自由度和一个压电自由度,单元形状和节点信息如下图 所示。 SOLID5 单元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单元节点位移向量为: 将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和电压用节点位移向量表示为: 其中,u 为沿 x 轴方向位移,v 为沿 y 轴方向位移,φ 为节点电压自由度,单元形状函数 Ni如下: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式中:s、 t ∈[-1,1],为单元的正则化自然坐标. 根据线弹性应变位移物理方程可得单元内部应变与单元节点位移的关系式分别为: 其中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单元应变可简化为 同理根据电压电场关系可得电场强度与单元节点电压的关系式为: 其中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对于三维压电问题,通常压电材料的极化方向为沿厚度 z 方向极化,假定压电层中电压在厚度 z 方向为线性分布,单元内部的电场强度为常数,设压电层厚度为 t p,则可得电场强度 Ee为: 7.2 ANSYS 中 SOLID5 单元 END, THANKS! School of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AA School of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AA 压电材料的变分原理 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赵寿根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力学研究所 1 前言 压电材料由于其机电耦合特性,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当将压电材料应用到结构中时,由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边界条件的多样性和外界激励环境的复杂性,解析解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因而大多数情况需要采用数值的方法来分析结构和解决问题。 变分原理是进行数值计算的基础,因而研究压电材料的变分原理为建立压电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和方程提供了依据。 2 基本方程 压电材料具有力电耦合特性,根据连续弹性介质理论和电介质理论,基于线弹性、小变形假设,基本方程及条件如下。 (1) 运动方程 (2) 电学方程 若不存在自由电荷则等式子于零 2.1 本构方程 (3) 力学耦合方程 或 (4) 电学耦合方程 或 2.3 几何方程 (5) 变形方程 (6) 电场方程 2.3 边界条件 (7) 力学边界条件 (8) 电学边界条件 在Sσ上 在Su上 在Sq上 在Sv上 3 力电耦合系统的能量泛函 (1) 动能 (2) 应变能 (3) 电势能 (4) 外力功 (5) 外电荷功 符合说明: Ve、Vp和V= Ve+ Vp分别为弹性材料体积、压电材料体积和总体积。 5 系统广义泛函 由Hamilton原理,系统广义泛函为: 将上面的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带入得到系统的能量泛函为: 能量泛函写成矩阵形式有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