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版参考文献标注、著录格式
一、文内参考文献出处标注格式
1.要区分参考文献和注释。凡是表明文献出处性质的内容都用文中夹注的标注法给出所参考之文献简称,并与文末的参考文献著录呼应。
至于注释的内容,则首先在文中相应位置用阿拉伯数字加圈的上标形式标出序号,然后将注释文字置于当页地脚;每条注释按页编号。文首的致谢性文字也用此方式处理。例如:
《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中短横“-”的使用问题 = 1 \* GB3 ① (标题)
(23)动眼神经(三) = 2 \* GB3 ② (文中)
(24)滑车神经(四)
……
= 1 \* GB3 ① 感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匿名审稿人的意见。
= 2 \* GB3 ② 括号中的汉字“三”指第三对脑神经。下同。 (页脚)
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实引,即文中引用与文末“参考文献”中所列之文献必须一致,满30个汉字的引用不予标注者视为抄袭。
3.文内对参考文献的标注法如下:
陆俭明(2007)提出:“……。”
“……”(Chomsky,1977:32-35)(不同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
4.凡著作、论文集,皆要标注被引用原文文字的起止页码,期刊文章。例如:
“……”(Radford,1999:12-13)
5.文内对参考文献的标注须与文末对参考文献的著录一致,包括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名在文内只标姓氏)、年号。文内的标注随文出现,不需要加注序号。
二、文末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顺序: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每类文献中各参考文献再以作者姓氏为序按音序排列。文献最后统一用实心点“.”结束。
参考文献转行后空两个汉字符。
相同作者的第二个文献其作者姓名用三个汉字符长的横线表示。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示例如下(请特别注意文献类型标示符号: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期刊论文J、析出文献A、报纸文章N、其他Z之类):
中文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主要责任者 年份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1957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18.
辛希孟 1994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7.
王 骏 2006 中文“形象对举”翻译策略的语言理据[D].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胜梅 2011 比喻词的含义与词典释义问题[R]. 中国修辞学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暨吴士文先生诞辰85周年纪念会.
(2)期刊文章
主要责任者 年份 文献题名[J]. 刊名,卷(期).
何龄修 1998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3).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 1993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4).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年份 析出文献题名[A]. 载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编.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钟文发 1996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载赵玮编.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471.
(4)报纸文章
主要责任者 年份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月日(版次).
谢希德 1998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2-25(10).
(5)网络文章
主要责任者 年份 文献题名[EB/OL]. 网址. 上载月日.
商务汉语研究所 2010 国内历年出版的商务汉语教材统计[EB/OL]. HYPERLINK /s/blog_467c6d240102e6if.html /s/blogl. 08-31.
注意:通过终审的论文请在中文参考文献后加该文献英文翻译,用//分隔。人名采用汉语拼音全拼, 其他大小写、斜体等格式要求参照下文“2.外文”部分。
示例如下:
杜厚文 1981 汉语科技文体的语言特点[J]. 语言教学与研究(2).//Du Houwen 198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2).?
黄甫全,王本陆 2003 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0-31.//Huang Fuquan Wang Benlu 2003 Modern Teaching Theory (revised 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