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词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请同学们默读16----22段,用虚线画出父亲的话,用曲线画出我的动作,用实线画出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 我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可我为什么要啜泣? 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的。请你变换视角,从杰利或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 心理 语言要切合身份。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莫顿·亨特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1927~1983) 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 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 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 本文选自《当代少年》 文章背后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小时候的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同龄的孩子因为他的懦弱与羞怯而常常欺辱他、蔑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没有人能够给他真正的快乐。有一次他和五个小朋友一起爬悬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上,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再也上不去了,要下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他按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训诫( ) 啜泣( ) 迂回( ) 纳罕( ) 嶙峋( ) 凝视( ) 小心翼翼( ) 瘦骨嶙峋( ) 心惊肉跳( ) xùn jiè yū huí lín xún chuò qì nà h?n xi?oxīnyìyì shòug?línxún xīnjīngròutiào níng shì 读一读 写一写 整体感知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5、那座悬崖有多高?小山道有多高? 6、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小山道了吗?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7、“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8、“我”是怎样脱险的?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复述故事 文章叙述了“我” 在悬崖上遇险,脱险 的经历,并由此悟出 了经验。 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 精读感悟 似乎能办得到 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说说“我”从悬崖上的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父亲教子的方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作为家长,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