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除颤监护仪临床质量管理 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工程科 张汉卿 除颤监护仪临床质量管理 除颤监护仪概述 除颤监护仪临床风险分析 除颤监护仪临床质量控制 除颤监护仪质量检测与评价 1. 除颤监护仪概述 1.1 除颤的临床基础 1.2 除颤监护仪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1.1 除颤的临床基础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极化 去极化/除极 复极化 心电图的产生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 正常窦性心律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活动以窦房结为起搏点 兴奋通过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以及心肌传导 室颤 除颤 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 美国心脏病协会最新发表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复苏主要步骤改为ABCD 开放气道(air) 人工呼吸(breath)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除颤 (defibrillation) 胸外按压与除颤 CPR中的心脏按压只针对心脏的机械活动有效,及时有效的CPR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与除颤 药物 药物的毒副作用 剂量不易控制 治疗时间长 电击除颤 时间短 疗效观察确切 操作简便 1.2 除颤监护仪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除颤的基本原理 通过一定能量的电击方法使所有心肌细胞在同一时间除极,然后同时复极 窦房结产生的自律性最高,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 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除颤仪的基本结构 除颤监护仪的类型(电极位置) 除颤的放电模式 非同步型除颤 同步型除颤 除颤的波形(一) 除颤的波形(二) 除颤的关键因素是电流的大小 能量的大小决定电流的大小 电流也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 除颤技术的研究重点 低能量 高成功率 低心肌损伤特性 单相波和双相波 除颤的波形(三) 单相衰减正弦波 电流峰值较大,心肌功能损伤比较严重 无法自动调整功能,对高对经胸阻抗病人的除颤效果不理想 对房颤的转复能力较差 除颤的波形(四) 除颤的波形(五) 除颤的波形(六) 双相波除颤 更强的动作电位时程扩展能力; 双相波电击后,心肌组织中动作电位时程的空间均匀性分布,减少了再次诱发新室颤的几率。 除颤只能作为紧急状态下的抢救措施使用,不是彻底的治疗方法。 1.3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 临床治疗方面,既可作为紧急抢救的临时性心脏起搏,又可作为某些疾病的永久性心脏起搏。 基本原理:心肌对微电极刺激可产生收缩反应是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起搏器产生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递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局部心肌兴奋并向周围心肌扩散传播,从而引起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和收缩。 2. 除颤临床风险分析 2.1 除颤的临床要求 安全性 功能性 及时性 安全性 内部放电 除颤后监护仪的恢复 心脏监护仪对充电或内部放电的抗干扰能力 其他: 患者与操作者的电气安全 电极板接触指示 除颤工作模式、充放电等信息的语音提示 功能性 释放电能量 充电时间 充放电次数 能量损失率 同步模式 及时性 2.2 除颤潜在后果 耽误患者抢救时间 除颤效果/效率下降 患者或操作者受到损伤:灼伤、电击伤等等 2.3 除颤风险原因分析 设备性能问题 设备操作问题 设备管理问题 2.4 规避风险的方法 措施:除颤临床质量管理 目标:除颤性能质量的持续保证 3. 除颤临床质量控制 3. 除颤监护仪临床质量控制 3.1 通用操作程序 3.2 除颤监护仪临床管理注意事项 3.3 除颤监护仪的质量管理 3.4 思考题 3.1 通用操作程序(一) 确认是否需要使用除颤(在此,省略心电检查和心电判别等步骤) 除颤外观检查 关键是检查电极是否连接良好 开机自检:各项自检状态是否正常,有无错误报警或故障代码出现。 选择除颤能量。 单相波和双相波除颤能量不同。 3.1 通用操作程序(二) 选择操作模式,同步/非同步 电复律时电流应与心电的QRS波群相同步,从而减少诱发室颤的可能性。如果电复律时正好处在心动周期的相对不应期,则可能形成室颤。 室颤则应用非同步模式。 室速时患者如无脉搏、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则应立即行非同步电复律,应该避免因试图用同步方式而延误治疗。 发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在数秒内给予电除颤。 3.1 通用操作程序(三) 充/放电 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 前侧位放置法:将一个电极放置在胸骨右缘2、3肋间。另一个电极放在心尖胸壁上 3.1 通用操作程序(四) 充/放电注意事项: 除颤时,注意除颤电极板与病人皮肤有效接触。 安放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