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刺灸法总论; 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具体而言,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刺激量的大小。
当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
当捻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时,刺激强度为中度;
当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时,刺激量为重度。
;当提插的幅度小于0.3厘米,频率小于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
当提插的幅度在0.3~0.5厘米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时,刺激量为中度;
当提插的幅度大于0.5厘米,频率大于90次/分时,刺激量为重度。
;(二)刺激的时间
仅仅以“得气”作为一次有效的治疗量是不够的,必须注意得气持续的时间。
如现代研究表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在风池穴用捻转手法持续1~3分钟常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如果仅仅使局部“得气”后,不再持续行针,治疗作用较差。
急性胃痛、呕吐、牙痛、晕车时,针刺手法持续1~3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有效的刺激量。尤其是当要达到气至病所时,更要持续操作足够的时间。 ; 二、灸法的量学要素;“壮”: 即灸时每燃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
艾炷大小: 一般按枣(橄榄)、莲子、玉米粒、苍耳子、麦粒计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枣,中者如莲子。
一般而言,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艾灸壮数越多,刺激量就越大。每个穴位一般灸3~7壮。
《扁鹊心书·窦材灸法》:“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艾条施灸(除特殊操作要求外)一般约距离皮肤2- 3厘米,以不引起灼痛为度;时间为10~15分钟。
一般而言,艾条距离皮肤的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距离越小,则刺激量越大;
施灸的时间越长,刺激量就越大。
一般初灸时,每日1次,3次后改为2~3天1次。急性病可每日灸2~3次。 ;第四章 刺灸法各论 ;一、毫针的构造、规???、检查和保养;二、毫针刺法的练习;指力练习1;指力练习2;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四、针刺前的准备;五、毫针刺法;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常用的方法有4种:
(1)指切进针法
(2)挟持进针法
(3)提捏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弹力进针器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六 行针 ;七、得气;得气的意义;八、 毫针补泻手法 ;单式补泻手法;(一)基本补泻手法 ;2.捻转补泻法
方向 角度 用力 频率 时间
补:左转 小 轻 慢 短
泻:右转 大 重 快 长
左转--拇指向前用力,食指向后
右转--拇指向后用力,食指向前 ;3.疾徐补泻法
进、插针 退、出针
补: 慢 快
泻: 快 慢
;4.迎随补泻法:
针尖方向
补: 顺(随)经脉
泻: 逆(迎)经脉;5.呼吸补泻法:
呼气 吸气
补: 进、插 退、出
泻: 退、出 进、插;6.开阖补泻法:
开阖针孔
补: 迅速揉按
泻: 摇大、不立即揉按
;7.平补平泻法:
均匀地提插、捻转针、使病人的针感轻重适宜
用于临床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证。
;复式补泻手法 ;九、留针与出针;出针;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预防刺伤重要脏器 ;针刺注意事项;灸 法;灸法;灸法的作用 ;二、灸法的种类和应用;; (1)瘢痕灸:又称化脓灸
炷型: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
步骤:大蒜汁 置艾炷 炷须燃尽,除灰换炷
贴敷淡药膏。可灸7~9壮
化脓:大约1周(脓液色白清稀)形成灸疮。灸疮5~6周愈
合,留有瘢痕,故称瘢痕灸。
适应证: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
注意事项:
一、局部清洁:每天换膏药1次,以避免继发感染。
二、饮食:灸疮的发和不发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多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灸疮的透发。
三、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四、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
炷型:多用中、小艾炷。从上端点燃
步骤:少量凡士林---艾炷---剩2/5左右,觉烫换炷。一般灸3~7壮
刺激度: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适应证: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农大《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栽培.ppt VIP
- 在线网课学堂《食品毒理学(天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中国传媒大学-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一)-课件.pptx VIP
- 2025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纪委书记岗位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纪委书记岗位招聘8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在线网课学堂《课堂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2025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纪委书记岗位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消化道出血课件总结.pptx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教学说课课件.pptx VIP
- 新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