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工艺学》-第十讲-淀粉胶体的性质及挂糊和拍粉技术.pptVIP

《烹调工艺学》-第十讲-淀粉胶体的性质及挂糊和拍粉技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烹调工艺学 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haoqi824@163.com 第六章 淀粉胶体的性质及烹调应用 第一节 淀粉胶体的性质 一、淀粉胶体热变化性质 1、淀粉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淀粉的糊化 一般60℃~80℃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化溶液的作用 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的淀粉分子间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成为胶体溶液 ②淀粉的老化 淀粉溶液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称为老化。 老化后淀粉不可能恢复原有的结构状态,一般老化作用适宜温度2~4℃,60℃以上或-20℃以下都不易发生老化 二、淀粉胶体在烹饪中的应用 1、挂糊 挂糊(沉淀的水淀粉,量多)——经炸制后原料外脆里嫩 2、上浆 上浆(沉淀的水淀粉,量少)——经滑油后,原料柔嫩光滑 3、拍粉 4、勾芡 勾芡(沉淀的水淀粉,量少)——菜肴接近成熟时淋入,菜肴光亮滑润,滋味醇厚 三、烹饪中常用淀粉的种类及特点 1、菱角粉 呈粉末状,色洁白,细腻光滑,黏性大,但吸水性差,产量少,是淀粉中最好的一种。 2、绿豆粉 色洁白,细腻,含直链淀粉较多,约60%以上,粒径15-20um,黏度高,糊丝较长,凝胶强度大,宜作粉丝、粉皮、凉粉等。 3、豌豆粉 色白,细腻,黏度高,胀性大,是淀粉中的上品。 4、马铃薯粉 颗粒较大,糊化温度较低,一般为59~ 67℃, 糊化速度快,糊化后很快达到最高黏度,黏性较 大,糊丝长,透明度好,但黏性稳定性差,胀性 一般。适宜上浆、挂糊用,为淀粉中上品。 5、玉米淀粉 平均粒径15um含直链淀粉约25%,糊化温度较高,为64-72度,糊化速度慢,黏度较高,糊丝短,透明度差。 6、甘薯粉 色灰暗,粒径25-40um,直链淀粉约19%。糊化温度高达70-96度,黏度高,但不稳定,凝胶强度很低为淀粉中的下品。 7、木薯淀粉 又称生粉、树薯粉,主要生产在南方。特点是细腻、雪白,黏度好,胀性大,杂质少。 注意的是木薯的各部位均含氰苷,有毒,鲜薯的肉质部分须经水泡、干燥等去毒加工处理后才可食用 。 品质鉴定 第二节 挂糊和拍粉技术 一、挂糊的概述 1、挂糊的概念 2、挂糊的原料 3、烹调及调制方法 4、挂糊的作用 ①使菜肴形成不同的色泽和质感 ②防止原料中的水分流失及营养素破坏 二、粉糊的种类 1、水粉糊 2、蛋清糊 3、蛋泡糊(高丽糊、发蛋糊) 4、全蛋糊(酥黄糊) 5、脆皮糊(酥炸糊) 三、挂糊的成品标准与操作关键 1、挂糊技术的成品标准 ①厚薄一致 主要在于调糊均匀,调至不好挂在原料上的厚薄不一致 ②表面平整 原料挂糊后表面凹凸现象,否则炸制时蹦 2、操作关键 ①糊的浓稠要根据原料质地灵活掌握 质地较老的原料,糊的浓度应稀一些; 较嫩的原料,糊的浓度应稠一些。 ②经过冷冻原料糊应浓稠一些,未经冷冻原料糊要稀一些 经过冷冻的原料在解冻时会发生汁液流失现象,所以糊的浓度应高些,以便吸收从原料内流出的汁液,如果过稀则容易脱糊; 而未经冷冻的原料,不存在汁液流失现象,所以糊的浓度可相对低些。 ③水分较多、表面光滑的原料挂糊时要拍干粉 对水分较多、表面光滑的原料进行挂糊时,可在原料的外表先拍一层干粉,然后在拖上糊下油锅炸,这样可使干粉吸收原料表面的水分,同时使表面干燥不平,使糊更加容易附着,避免脱糊现象的发生。 ④调粉时一定要调开,不能带有颗粒 否则未溶解的颗粒在油中加热容易爆炸 其次,挂糊时也要包裹均匀,不能出现破裂,否则原料水分溢出,会出现脱糊现象 挂糊后的原料在下锅时要分散、分次的投入,防止相互连结。 四、挂糊对原料水分及其他成分的影响 里脊肉挂糊炸比清炸后的水分保存率提高18%~56%,鸡脯肉则提高15%~30%,鱼肉则提高34%~41%。 对蛋白质的保护率也有提高,一般在2%~8% 对维生素有微弱保护效果,但对脂肪效果不太明显。 里脊肉挂蛋泡糊比挂全蛋糊的水分保存率高34%,比水粉糊高38%,鸡脯肉挂蛋泡糊的水分保存率比挂全蛋糊和水粉糊分别提高13%和15% 五、拍粉的概述 1、概念 2、拍粉作用 3、拍粉种类 ①直接拍粉 ②拍粉拖蛋糊 4、操作关键 一、挂糊的概述 二、粉糊的种类 三、挂糊的成品标准与操作关键 四、挂糊对原料水分及其他成分的影响 五、拍粉的概述 1、挂糊的概念 2、挂糊的原料 3、烹调及调制方法 4、挂糊的作用 挂糊——根据菜肴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料用淀 粉为主调制的黏性粉糊裹抹的一种操 作技术。 以动物性原料为主,蔬菜、水果也可。 原料可以是整形的、大块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挂糊的原料都要以油脂作为传热介质。 烹调方法:炸、煎、脆熘 调制粉糊的原料:淀粉、面粉、鸡蛋; 辅助原料有面包渣、花椒粉等。 ①使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