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系统维护培训.docx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U9系统维护培训 第一部分 1. 网络基础 1.1 基本内容 1.1.1基本概念 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用一定的连接方法,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协议:在网络上计算机之间通过语言交换信息,这种共同的语言就是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是TCP/IP协议。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局域网(LAN),范围通常小于10km;城域网(MAN),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广域网(WAN), 如:互联网(Internet)。 基础设备 通信线路:有线网络、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 网络设备: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VPN设备等 网络结构 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树型结构 环型结构 网型结构 1.1.2 OSI模型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概念 上三层:面向用户应用;下四层:面向数据传输 OSI模型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集 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上层依赖于下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分层结构的优点:简化网络的操作、提供设备间兼容性和标准接口、促进标准化工作、结构上可以分隔、易于实现和维护。 数据分层传输 应用层 应用层的作用主要是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从而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pop3、telnet、dns等 表示层 表示层的功能: 数据的解码和编码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表示层是各节点应用程序、文件传输的翻译官。 会话层 会话层的作用主要是建立、维护、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的责任主要有: 对话控制 同步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连接,负责数据在端到端之间的传输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服务 主要功能: 服务点编址 分段与重组 连接控制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网络层 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 负责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负责数据传输的寻径和转发 主要作用: 逻辑地址 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决定数据通讯的机制,差错检测 提供对网络层的服务 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负责二进制信号在物理线路上的传输。物理层是不提供数据的纠错服务的,但是在物理层上能对数据的传输速度作一定的控制,并能监测数据的出错率。在物理层传输电气信号的载体我们称之为位流或比特流。 物理层关心的是以下的一些内容: 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位的表示 传输数率 位的同步 线路配置:设备与媒体的连接。 物理拓扑:星状拓扑、环状拓扑、总线拓扑等等。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 OSI传输原理 各层之间的关系 数据封装 数据通信过程 数据拆封 1.1.3 网络地址 概念 因特网的IP协议提供了一种全因特网通用的地址格式(保证一致性),并在统一管理下进行IP地址的分配(保证惟一性),确保一个地址对应一台因特网主机(或路由器)。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由4个8位字段组成,每个字段之间用点号隔开,用于标识TCP/IP宿主机。 网络标识(网络号)的长度决定整个因特网中能包含多少个网络。 主机标识(主机号)的长度决定每个网络能容纳多少台主机。 由于IP地址标识了一个主机的位置(所属的网络),当将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必须改变这台主机的IP地址。 IP地址的分类 主机(HOST)——在Internet上,任何使用TCP/IP提供 或接受服务的电脑或设备都称为主机(HOST) IP地址——(TCP/IP的地址方式)就是给边在Internet上的每部主机一个唯一个的号码,就是IP地址 IP地址的构成,如 , IP地址分级——根据所能容纳的主机数量分成A、B、C级,D级目前为实验性多点投射(multicast)地址 (网络位+主机位) A类地址——可以容纳主机数目是1667万台 B类地址——可以容纳主机数目是6万5千台 C类地址——可以容纳主机数目是254台 A类地址范围: —54 B类地址范围: —54 C类地址范围: —54 1.2 组网规划 1.2.1 三层模型 接入层 Layer 2 Switching,最终用户被许可接入网络的点 分布层 Layer 3 Switching,访问层设备的汇聚点 核心层 Layer 2/Layer 3 Switching 高速交换背板,不进行任何过滤,因为会影响转发速度。 1.2.2 网络组网设计 组网设计流程 网络设备选型 交换机类型 路由器类型 拓扑规划 网络规划模型 1.3 网络相关技术 1.3.1 VLAN技术 VLAN产生背景 广播数据流随着网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