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部引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小小管道,大大学问!!脑部结构硬膜 :由2层纤维膜组成,紧贴颅骨内面,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与深面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网柱状为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脑脊液循环机制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该液的总量在正常成人为100~150ml(或70~160ml,约50%在颅内,50%在脊髓),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要保持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150ml维持量的CSF持续循环,静脉系统吸收的CSF量与分泌量相,大约450ml/d。病理状态可影响CSF的产生、分泌和循环。3、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脑脊液循环通路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左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 ---- 上矢状窦常见脑部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创腔引流管(瘤腔引流管)腰大池持续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囊腔引流管 A、脑室引流管 1、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2、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用于各种原因脑室出血脑疝 当脑内一分腔占位病变时,该腔压力高于邻腔,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部分脑组织被剂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一) 颅内压的生理(the physiology of ICP)1、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定义颅腔脑内压1、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2、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血液脑脊液脑组织颅腔内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10%11%脑组织、脑脊液、血液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脑脊液占10%(100~150ml)血液占2~11%颅腔容积 1400~1500ml80%脑内压(重点) 正常值:成人: 0.69~1.96kpa(70~200mmh20) 儿童: 0.49~0.98kpa(50~100mmh20)脑室引流管目的(意义)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机状态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a脑室引流高度b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观察引流物性状d保持引流管的通畅e拔管护理f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c(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仰卧位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侧脑室水平) 引流瓶的内管(液体流出口)高度在基线上17~18cm(10~15cm),最高不应超过20cm。(《神经外科手术学》)1、基线定位;2、管道定位; 3、床头高度定位(不能调)(一)引流袋高度(重点)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 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开放引流管 →先提高(颅内压可能较前升高),再逐渐降低(放液后颅内压下降) →“平稳”(一)引流袋高度(重点)*若血肿破入脑室,在行血肿清除治疗后,有大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内压力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穿刺点上方15cm处,经此最高点使含陈旧血液的脑脊液流出颅外,以控制颅内压力恒定。————《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范例》 怎么样判断血肿腔是否与脑室相通? 1、量:↑,〉原始量; 2、性:相对清; 3、CT(二)引流速度及量(重点)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速度不宜过快,颅内压不宜在短时间内降得过低,引流量应20ml/h,引流液量500ml/d(400ml?200ml?)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因患者颅内压骤然下降,有可能发生脑出血或脑疝的危险,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在颅内有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时,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1次,并准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介绍一种引流管记录方法改进《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本篇)》第二版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危重症监护》(三)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妥善固定管道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治疗护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道路软土地基强力搅拌就地固化技术规程.pdf VIP
- 数字智慧某著名企业FCM财务成熟度评估模型(149页PPT).pptx VIP
- 一种内置控制器的大行程电动夹爪.pdf VIP
- 中国IBD蓝皮书 -中国炎症性肠病医患认知 暨生存质量报告 溃疡性结肠炎部分.docx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考试卷.doc VIP
- (四级)无人机驾驶员(航拍)理论考试题库完整.docx VIP
-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 VIP
- 量子信息学导论 课件 第7章 量子模拟(1).pptx VIP
- PCB化学镀镍无钯活化瞬时工艺研究:铜镍逆置换的应用探讨.docx VIP
- 医院课题经费预算调整申请表模板使用说明.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