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矿井热环境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不仅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产生过高的热应力破坏人体的热平衡,而且可能导致中暑,使人的心理、生理反应失常,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 新陈代谢产热量主要与体力劳动强度成正比,而它的生理作用是决定于总的热应力。 因此,人体的总产热量与人体的总散热量之间要保持相互平衡,以保证体温恒定在正常范围之内。 3、热环境对工人生理功能的影响 高温高湿气候对矿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恶劣的气候条件会降低人的体力和脑力,严重时会损伤人身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人体处在热环境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由血液带到皮肤的热量增多,皮肤的温度升高,从而增大了与环境的对流和辐射换热。 人体在热环境中作业,是有可耐限度的。可耐限度包括可以忍耐的时间和可耐温度两部分。 可耐时间是从人们开始作业到不能忍受高温影响的时间;可耐温度是人们不能忍耐的温度。 可耐时间(Tolerable time)和可耐温度 (Tolerable temperature)都是以人们在作业环境中劳动以不出现生理危害作为评价标准,可耐时间和可耐温度统称为安全限度。 我国医学科研部门曾在一些矿井,对在井下高温环境作业的矿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尤其是当风温高于28℃时,矿工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根据1978年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井下工人健康状况”资料,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矿工的几种疾病所得的比例: 头晕100%;眼花58%;头痛和乏力占45%。 新汶村孙村煤矿在1984年矿井空调系统运行之前,在井下高温采掘面工作的矿工的发病率比在常温下高1.83倍,最高达3.61倍。 4、不同气候条件人体热感觉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风温,℃ 相对湿度,% 风速,m/s 矿工感觉 21?28 96 0.5 闷热 97 0.5?2.0 热 97 2.0?2.5 稍热 28?29 97 1.0 闷热 97 1.0?2.0 热 97 2.0?3.0 稍热 97 3 凉爽 29?30 97 1.5 闷热 95 1.5?3.0 热 96 3.0?4.0 稍热 95 4.0 凉爽 30 95 4.0 热 有效温度(℃) 热感觉 生理学作用 肌体反应 42?40 很热 强烈的热效应力影响出汗和血液循环 面临极大的热危害,妨害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 35 热 随着劳动强度增加,出汗量迅速增加 心脏负担加重,水盐代谢加快 32 稍热 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出汗量增加 心跳增加,稍有 30 暖和 以出汗方式进行正常的体温调节 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25 舒适 靠肌肉的血液循环来调节 正常 20 凉快 利用衣服加强显热散热和调节作用 正常 15 冷 鼻子和手的血管收缩 黏膜、皮肤干燥 10 很冷 肌肉疼痛,妨碍表皮血液循环 有效温度是通过受试者对不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的环境的主观反映得出具有相同热感觉的综合指标。 1923-1925年美国霍顿(Hougtan)等(美国采暖通风工程师协会)为研究空调建筑中湿度对人舒适的影响而提出的。实验有上身赤裸与穿夏季衣服两种衣着标准,休息与轻工作两种活动量,并以人对环境的瞬时反应为基础。 当井下的有效温度大于32℃时,劳动人员在生理上就有不适感,这表现为心跳加快,出汗量增加,当井下温度大于35℃时,人体心脏负担加重,出汗量急剧增加,水盐代谢也急剧的加快,面临着极大的热伤害,身体健康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害。同时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会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5、高温作业中常见的热病 在高温、高湿、繁重体力劳动的条件下,能量代谢大大加快,产热量增多,出汗量也加大,相对排汗量下降,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积热增多,导致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动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此时极可能发生热病。 其中最常见的热病有:中暑(Heatstroke)、热衰竭(Heat exhaustion)、热虚脱(Heat collapse)及热痉挛(Heat spasm)。 6、热适应 人在热环境长期反复作用下,能在一定限度内适应这种不良环境条件,而产生热适应,因此,长期在热环境中工作的工人具有较强的体温调节能力。 热适应不但可以提高在热环境中的作业能力,而且也可防止中暑和其他疾病。但热适应是自然逐渐形成的.适应后其适应能力能保持一段时间;离开热环境后,适应性又逐渐消失。 人体热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如超出适应能力的范围仍可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因此,决不能以为人体对热环境有适应能力,就放松改善矿井热环境的工作。 二、热环境对井下生产效率的影响 劳动环境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体力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在劳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和作业能力。人们在劳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有肌肉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提供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从事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