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orm-3d中文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erform-3D中文说明 界面组成:菜单栏、工具栏、输入数据控制面板、视角控制、显示对话框 分析步骤:建模、分析(每一步都包含若干任务) 建模阶段包含的任务: 结构基本信息确定 建立节点信息(坐标、支座、强制约束、结构质量) 质量定义: 如果已有刚性隔板楼层,可以按以下方法定义楼层质量: 计算楼层质量中心,在质心处设置节点,并确保节点与楼层节点形成整体的刚性隔板,节点包含平动质量及转动惯性矩。这种方法适用于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情况。 不计算楼层质量中心,相反在每一层楼板梁柱节点处指定质量。当指定刚性隔板之后,软件自行计算刚性楼板扭转惯性矩及质量中心,在质量中心设置楼板质量。 材料定义信息(线性、非线性) 1)材料定义、截面定义(梁柱墙) 混凝土和钢筋非线性材料定义 以c30为例 压强: 1Pa=1N/m**2=1*10**(-6) N/mm**2 = 1*10**(-6) MPa ? ?? ?? ?? ?=1N/m**2=(1kg*m/s**2)/m**2=1 kg/m*s**2=1*10**(-3) 实际的本构 模型为曲线,但为了分析简便,常采用线性化理想模型,先介绍考虑强度退化的三线性模型, 关键点说明: 1)Y---第一个屈服点 2) U---强度极限点 3)L—延性极限点,强度退化起点 4)R---残余强度点 5)X---变形极限点 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中的箍筋不仅明显地提升了被约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构件的延性耗能能力。根据Mander等人的研究,考虑箍筋约束效应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对应的峰值应变分别由以下两式确定 如c30,fc=30Mpa 值得指出的两个问题: 1、现阶段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受压、受拉)提出已有很多,但主要区别在于处理约束效应提高极限强度的差异以及处理上升段、下降段的强度大小,如下降段的强度损失常有Soliman模型FR=80%抗压强度,Kent-Park模型FR=20%抗压强度,Vallenas模型FR=30%抗压强度. Fyt 0.96 Fyc 17.89 FRc FRt E 32340 FUt 2.18 FUc 34.28 泊松比 0.2 Dut 8.3E-5 Duc 0.003963 DLc 0.008 DLt 0.0001187 G DXt 0.00049 DXc 0.03358 DRc 0.018 DRt 0.0002707 截面定义 弹性梁柱构件截面 纤维柱截面 纤维梁截面 2) 构件定义 单元定义及指定信息(定义单元组、单元类型、指定单元方向位置及性质、增加单元) 单元类型:框架单元、面单元、剪力墙单元、墙单元、砌体单元、粘滞阻尼单元、隔震单元、摩擦摆单元、板壳单元、支撑弹簧单元、变形测量单元、非线性分层板壳单元 梁单元、柱单元及支撑单元统称为框架单元 定义相同类型单元为一个单元组,变形及强度极限状态均基于单元组。 每一个2节点单元由I及J指定 默认局坐标含义: 框架单元:1表示I-J 面单元:1垂直于单元,2、3在单元平面内 剪力墙单元:同面单元 隔震单元:3是支撑垂直方向,1和2是剪切方向(在进行隔震设计中此相当重要) 弹簧单元:1和2对应H方向,3对应V方向 增加单元:选择一组节点组成单元,其中两节点的线单元、四节点的面体单元,可以以图表形式增加 平行单元及删除单元不再赘述 施加荷载(节点荷载、单元荷载或自重) 节点荷载加载模式:水平方向加载(用于push-over分析) 单元荷载包涵分布荷载、集中荷载、温度荷载 相对较为复杂:两种单元加载模式(1)恒载(2)活载 位移和变形定义(高层结构定义水平位移、大跨结构定义竖向位移) 水平位移—监测侧向荷载作用变形(drift) 竖向位移—监测大跨结构竖向变形(deflection) 层间位移角—高节点相对于低节点位移除以两节点之高度差 定义层间位移需先命名,一旦定义就不能改变,必须删除之后重新定义。 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定义至少一个参考层间位移,在之后的分析阶段必不可少。此层间位移指结构整体的最高点及最低点的相对位移与高度的比值。Push-over分析必须定义每一层的层间位移。 Push-over分析需要绘制剪力-位移曲线,同时每一层的位移也需要定义 极限状态定义(基于性能的简化设计过程) 非线性分析需要大量的分析结果,极限状态可以提取有用的结果判断结果是否满足性能要求,复杂结构有大量构件,需要许多极限状态,变形极限状态有9种类型。 其他软件建立模型导入perform-3d 以etabs为例,(v9版本之后才可以)在该软件中建立模型并运行,导出perform文本,该文本的单位必须与perform设置的单位一致。 以上过程可根据需要自行处理先后顺序。 分析阶段包涵的任务: 结构分析(定义分析工况、运行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