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0张PPT).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0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初读感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灵验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出名,有名。 再读理解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再读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博学的人。 弹琴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再读理解 译文: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没有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再读理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有什么简陋的呢? 再读理解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再读理解 一、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重点积累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重点积累 2.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3.无丝竹之乱耳 古: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三、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重点积累 3.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4.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6.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长到。 重点积累 三、词类活用 朗读短文,圈出押韵的字,说说押的韵是什么。 韵脚: 押的韵: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ing (“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 细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引出陋室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山”“水” “室” “不在高”“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细读感悟 比兴: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细读感悟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细读感悟 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点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细读感悟 陋室真的陋吗?请你来找找理由。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 景——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细读感悟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对偶、衬托 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细读感悟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细读感悟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呼应开头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课堂梳理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的用意是什么? 类比,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拓展延伸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