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毕业论文.docVIP

试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试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作者】周 蕾 【关键词】蒋介石??攘外???安内 【指导老师】向福库 【专业】历史 【正文】 引言 “攘外必先安内”,是民国史上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话题。“攘外必先安内”从提出到成型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具体内容也因时代不同历经转换,远非几句简单的定性概括所能包涵。近年,史学界开始更认真地审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符合历史事实的见解,但总体看,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由提出、形成到确立的全过程的研究仍显不足;以及对这一研究的领域和视野亦有待拓宽,以便实现由单一研究范式向“总体的”、“综合的”研究范式转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提出与内涵 三十年代初期,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力量斗争激烈的时期。当时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的苏联仍处在激烈的对峙状态,反苏战争的叫嚣不绝于耳。英美法等“民主国家”被特大经济危机搞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日本军国主义乘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中国的抗战尚难以获得国际上有力的支援。在中国内部,阶级斗争更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当时国内政局可谓是处于三派政治力量尖锐对立、三个中央政府鼎足并存、三大军事集团疆场拼杀的非常时期。这三派就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集团、以汪精卫、李宗仁为代表的广州国民党反蒋集团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力量。三派里除南京政府外,国民党反蒋派于1931年5月在广州成立了自已的“国民政府”。其成员几乎包括所有受蒋排挤的国民党元老和地方实力派,并依靠两广军阀的20多万军队作后盾,与南京政府对抗,这就是所谓的“宁粤对立”。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正在迅猛发展,工农红军经过四年发展,总兵力已超过10万,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并于1931年11月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军事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已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大规模围剿,势力所及已达湘、赣、闽、浙数省。徐向前、贺龙两支主力红军隔江相望,形成对武汉的钳击之势。日本帝国主义正是在宁粤两个国民党中央分庭抗礼,工农红军势如破竹向白区进军的情势之下,发动了蓄谋已久的“9﹒18”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日本侵略之初,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是内部停战言和、共赴国难;还是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南京政府选择了后者。蒋介石赤裸裸地说:“国家的大患不在日寇而在江西的‘土匪’,抗日必先剿匪,征诸历代兴亡,安内始能攘外。”﹝1﹞这样,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专心致志地进行“剿共战争”,对民族敌人推行不抵抗政策。再者,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武装日军侵占上海,严重损害了英美在华利益,扩大了代表英美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英美在华的经济利益,提出“安内攘外,兼顾两难”的方针,企图在确保“安内”的前提下,进行“抵御外侮”。于是,“攘外必先安内”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重要政策。 (一)安内:不惜血本。 攘外必先安内的基点是安内,安内是首要的,是攘外的必要条件。可以说,蒋介石为了安内不惜血本。一般认为安内的对象是共产党,事实上,共产党是安内的主要对象,但安内并不仅仅局限于共产党。 首先,消灭共产党,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从1932年底到1934年10月,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军事围剿,使得红军被迫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又进行了疯狂的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共产党。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剿共必然会成为蒋介石的首要目标,攘外必先安内也可以说成是攘外必先剿共。 其次,铲除国民党内部的异己力量,削弱地方实力派军阀的割据局面。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蒋介石诬蔑冯玉祥妨碍统一政令,并组织15万人的兵力扼杀了同盟军。1933年底,蒋介石又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进攻福建人民政府,摧毁了这一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措施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内部的反蒋势力。 再次,压制广大民众的抗日斗争,以免被党共产所利用。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先后成立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机构,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此外,他还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民众的爱国行动,制造珍珠桥事件、救国会七君子事件,镇压一二?九运动,破坏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二)攘外:虚晃一枪。 在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指导下,蒋介石把安内摆在第一位,借攘外口号来争取全国舆论对安内的支持,以求得尽快实现其剿共、消灭异己的目的。所以,为了安内,势必对日本侵略者的挑衅侵略行为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从这一意义上说,攘外不过是掩饰妥协、欺骗民众的幌子而已。它产生了及其严重的消极后果。蒋介石曾表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努力,亦不可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