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 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栗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早种栗和稻的国家之一。 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地。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提高了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社会的质量,运用自己创造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百分之二十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思考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距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屑的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的。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些什么? 课后作业:课后多找一些在远古时代的一些资料,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情景。 谢谢大家!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农谚一·导入 大家都喜欢歌谣吗?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 云向西,下地披衣。 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古人的歌谣 并思考“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我们有24节气,在我们日历就有他们的名称,说说这些节气与农业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生活中的快乐》教案1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生活中的快乐》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 拥有好心情课件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 拥有好心情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 拥有好心情(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拥有好心情》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拥有好心情》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3 尝尝苦滋味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3 尝尝苦滋味教案2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3 尝尝苦滋味教案3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3《我们的国粹》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 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3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2《吃穿住话古今(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2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