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粒子动能与四夸克、五夸克粒子》
欧阳森
2016年4月11日发布于 HYPERLINK
粒子动能[1]这是笔者在2010年发现的一条新的物理定律,并不被业界所认可。
正负电子湮灭为两个光子的粒子反应已经被实验所验证。
既然等式右边可以称为光能或者光子对能,为什么等式左边不可以称为粒子对能呢?而非要分为正粒子、反粒子,然后满世界地去找反物质,结果如何呢?至今一无所获。
粒子对能有:正负电荷的轻子对、重子对、介子对、中间玻色子对,正反的轻子对、重子对,电荷中性的一个介子、中间玻色子,光子对。
近几年的碰撞、对撞实验,研究者们都认为是发现了四夸克、五夸克粒子,而其依据是根据粒子的衰变产物得出的结论。
“费米实验室的DZero研究组公布了这种新粒子的发现,并称这是研究新的奇特态衰变为一个Bs介子和一个pi介子时发现的结果。这些介子只能传播有限的距离,然后根据弱核力相互作用发生衰变。该研究对Tevatron对撞机近十年的数据(2002年至2011年)进行了分析。
研究者通过衰变行为鉴别出介子,发现其转变“成为中间态的J/psi和phi介子,随后又分别衰变成一对电荷相反的渺子(muon)和一对电荷 相反的K介子”。”[3]
在粒子对能中,单独一个电荷中性的介子或者中间玻色子也是粒子对能。如一个高能介子衰变为两个能量较低的介子,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者们说发现四夸克粒子的原因。还有就是五夸克粒子,一个高能重子,其衰变为一个能量较低的重子和一个介子或者中间波色子。
如果一个高能介子衰变为一个低能量的介子和一对带正负电荷的介子,是否认为发现了六夸克粒子呢?
又如果一个高能重子衰变为一个低能量重子和一对带正负电荷的介子,是否认为发现了七夸克粒子呢?
其实,这些都是粒子的动能、自旋角动能转换为粒子对能粒子的结果,而非什么四夸克、五夸克粒子,也不是什么六夸克、七夸克粒子。
这些粒子反应只需遵守能量守恒、电荷守恒、重子数守恒、轻子数守恒等的物理定律,反应都有可能发生。
当然业界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是对的,这样对慢速高能粒子现象就无从解释,也对四夸克、五夸克、六夸克、七夸克的粒子产物的实验数据无所适从。
一个独立的实验数据——中子束法-瓶法实验定量地验证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不相等,徐宽定律是对的,等效原理不存在[4]。以此笔者发现了粒子能量独立定律[5]。
业界必然会有人拿出扭秤法的实验数据为其辩护。只能遗憾地告知,实验精度不够,准确地说是速度不够,达到0.1c时,或许可以发现百分之一的差异存在。但这样的扭秤法实验存在吗?
参考资料
[1]欧阳森《宇宙结构及力的根源》2010年7月第一版 中国作家出版社(香港)
[2]刘霞 《四夸克粒子家族迎来新成员》科技日报 2016/3/1 科学网
/htmlnews/2016/3/339392.shtm
[3]任天《科学家揭示新粒子性质:四夸克有助解释物质形成》2016-04-07 中国天文科普网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bencandy-2-13942-1.htm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o 分享到QQ空间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o 分享到腾讯微博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o 分享到人人网 HYPERLINK /bencandy-2-13942-1.htm \o 分享到微信
[4]欧阳森 著《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2015年3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5]欧阳森 著《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第二版)2015年12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