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再论《禹贡》中雷首、积石地望.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禹贡》中的“雷首”、“积石”地望 (首发) 韩国明 “雷首”、“积石”见载于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并散见于其他的先秦著作,是中国上古史上的重要地望。但是,后代的历史、地理著作对这两个地望的描述,与先秦著作的记载多有抵牾,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做讨论。“雷首”、“积石”这两个地望的确定,可以为众说纷纭的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提供一个参照。 一、雷首 雷首,山名。除见于《禹贡》“道(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外,又见于《穆天子传》卷之四:“孟冬壬戌,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 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说:“雷首山即今山西省西南部界于黄河与涑水间的迤逦数百里的中条山的西端主峰。”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二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771页。刘起釪认为“雷首”即是如今的中条山,山在黄河以北,涑水河以南,这也是承袭前人的说法。胡渭《禹贡锥指》说:“雷首山在今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南,一名首阳山,……或称首山,……亦称独头山。”清·胡渭著:《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44—345页。其他的历史、地理方面的权威著作也大都是这个观点。《辞源》“雷首” 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第二集,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771页。 清·胡渭著:《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44—345页。 但是,这里有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中的“壶口”在山西省河津市,清代胡渭以为黄河壶口即黄河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见胡渭:《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44页。另有一个说法认为壶口在山西省吉县即黄河冲出晋陕大峡谷,河道由窄陡然变宽处,今名禹门口。需作说明的是,由于黄河水的冲刷、搬运作用,壶口是会逐渐向上游退缩移动的。“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可以说就是从河津市至于中条山、又至于太岳山,线路是一个深“V”形,这个深“V”形的三端点之间在地理并无任何脉络可寻。那么,从河津市到太岳山为什么要绕道中条山呢? 清代胡渭以为黄河壶口即黄河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见胡渭:《禹贡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44页。另有一个说法认为壶口在山西省吉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从中国地名的起名规律来看,若一座山叫了“某山”,就不应再叫“某阳山”了。“阳”在这里是形容空间位置的,山之南为阳,所以首山与首阳山不应是一座山的名字。这里尤其需要澄清的是,首阳山不同于首山之阳,首阳山说的是一座山,首山之阳不是一座山。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应该有一北一南两座山,而历史书上可能把这两座山的名字给浑在一起了。 《汉书·地理志》在“河东郡蒲反”条下说:“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这里有一个信息很明白,就是这一地区的确有一北一南两座山。 《水经注·河水四》对雷首山的记载也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其中说:“河水南径雷首山西。……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城,世又谓之尧城。(河水)又南,涑水注之。……《十三州志》曰:‘(雷首)山一名独头山。’”从《水经注》的这段话里可以理解出来,雷首山是在涑水河以北的,就是《汉书·地理志》所说的尧山。 雷首山也名首山,《汉书》中有一些关于首山的记载。《汉书·武帝纪》:“(元封六年)春,作首山宫。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注:“应劭曰:‘昆田,首山之下田也。武帝祠首山,故神为出珍物,化为黃金。’”汉武帝诏中所说的“出珍物”,指的是汉元鼎四年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化或为黃金”说的是这个宝鼎可能是黄金做的。汉武帝“祭后土”而称“朕礼首山”,这就是说,后土祠肯定就在首山附近,就是《汉书·地理志》中所说的“首山祠”。如今山西省万荣县有后土祠,就是汉武帝祭祀后土的地方;所以,首山也在万荣县境内。汉武帝为行幸河东,祭祀后土而建造的行宫“首山宫”,就是万荣县境内的“万岁宫”。清 清·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四十一《山西三·平阳府·蒲州·荣河县》:“万岁宫在汾阴故城内。城西北二里即后土祠也。汉武立祠,并置宫于此,时临幸焉。” 万荣县的后土祠是北京地坛的前身,历史相当悠久。据记载,历史上曾有不同朝代的很多位帝王,到万荣县的后土祠祭祀后土,其中仅汉武帝就先后到过六次。康熙《山西通志》卷一《图考》,近卫本46—49页。有古人对此感概说:“轩辕之台虽无考,而汉武之后土祠,何为忽立此处?意必有所本。”钱穆:《周初地理考》,《古史地理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第14页。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后土祠供奉的后土是一位什么神灵?为什么一定要到万荣县祭祀她?中国古代典籍上的相关内容显示,后土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关系密切。《礼·月令》称:“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淮南子·时则训》称:“中央之极,……黄帝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