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耐高温乙醇氧化酶清除人体内的酒精
葛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酒精类饮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大。科学研究及统计分析表明,酒精产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都有诸多负面影响。在美国,平均每年有九千万人次急诊病患与饮酒有关,每年有一千人死于饮酒过量。据2000年10月14日《大连日报》报道,中国的酒精依赖患病率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近五倍,由0.12%增加到0.68%,其中因酒精中毒死亡者增长了10倍。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在精神病院中,近年来因酒精中毒或酒精中毒障碍住院的病人明显上升。如吉林省延边地区,该比例从1964-1979年平均0%-4%上升至1979-1985年的8.0%-23.5% (沈渔邨,1987,1996)。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酒精对人体有害,对肝脏最为严重,胃肠道、胰腺、心脏、肾脏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报告中提出: “酒精中毒是当今世界世界内第一公害,其毒性可累及全身主要脏器,对肝脏的影响最大。在西方国家, 80%肝硬变(liver cirrhosis)的原因是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对病毒性肝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
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可演变为肝癌。在欧洲,饮酒量越高的国家,因肝硬化而导致的死亡率越高。比如,瑞典、丹麦、和英国等国家的人均年饮酒量在10升以下,他们的肝硬化死亡率在万分之十以下;而法国的人均年饮酒量高达27升,他们的肝硬化死亡率是上述国家的三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在我国也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据统计,我国11亿中的酒民三亿多人,共中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在20%左右。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疾病早期一般没有症状或某些单一的症状不足以引起注意,因此,就诊时往往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到了肝脏的失代偿期。在肝硬化阶段,如果不积极治疗,继续酗酒的话,患者在2-4年内的存活率极低。
酒精的毒害主要来自乙醛
科学家早就证明,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十倍,所以乙醛是导致酒后症状的主要化学物质(Brien and Loomis, 1983)。乙醛对大脑内胺代谢、ATP酶,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脂肪酸氧化功能,以及心肌蛋白质的合成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乙醛化学性质活泼,与儿茶酚胺结合能够形成吗啡类似物,是造成酒瘾的主要化学物质;乙醛使羟色胺代谢发生故障,产生有幻觉作用的四氢-?-咔啉,造成酒后的种种精神障碍(Cunningham and Bailey, 2001; Eriksson, 2001)。
医学界也早就知道过分喝酒可能导致与上消化道有关的癌症。但是,科学试验证明,酒精本身并不致癌。那么,饮酒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酒精的第一个代谢产物,乙醛,可能是致癌的凶手(Homann et al., 2000)。一项国际研究工作发现,族群中基因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导致唾液具有更高的致癌可能性 (Vakevainen et al., 2000) 。这篇研究报告说,酒精一旦进入了身体,肝脏便开始通过代谢反应来清除毒物。 研究显示,大约50%的日本人和华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出现故障,使其中间产物乙醛快速、大量积累。因此,他们喝了酒会更容易出现脸红、晕眩、作呕等征兆。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唾液中的乙醛含量要比含有健全酶系统的人高出两倍至三倍。科学家相信,乙醛随着唾液经过喉咙组织时可能导致癌症。此外,科学家也说,口腔内的细菌也可能具有把酒精分解成乙醛的功能。因此,不注意口腔卫生的饮酒人士患上癌症的机率更高。
乙醛除了使饮酒者对酒精更加敏感,并造成皮肤温度上升,面赤,心律和呼吸加快,血压降低,口干,喉紧,头痛,恶心等症状之外,还能够造成脑损伤,心肌病(cardiomyopathy) ,胰腺炎(pancreatitis) 和胎儿酒精综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 (Eriksson, 2001) 。乙醛还能够导致红血球异常(Latvala et al., 2001) 。乙醛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能够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记忆丧失,行为运动失控(Larson, 1992) 。
对酒精的耐受性受基因控制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由肝中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醛类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所制约,它们分别催化的化学反应如下:
C2H5OH(酒精) + NAD+ à CH3CHO(乙醛) + NADH+H+
CH3CHO(乙醛)+ NAD+ + H2O à CH3COOH(乙酸)+ NADH+H+
第一个反应生成的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分泌,引起面红耳赤、心率快、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