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su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选右侧穿刺置管(左侧可能损伤胸导管,导致乳糜胸。右侧锁骨下静脉距上腔静脉较近,头臂静脉干与上腔静脉所成角度大,导管较易进入上腔静脉。) 病人体位:平仰卧、肩后不垫枕,自然头位或头稍偏向置管一侧(传统:肩后垫枕、头偏向对侧、头后仰) 进针点: 正常或偏瘦型:锁骨中点,下1cm 肥胖型:锁骨中点外侧1 ~2cm , 下2cm 进针方向: ▲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缘与锁骨夹角后方 ▲ 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外缘与锁骨夹角上缘(方机、罗光辉、李忠华等) ▲ 传统方法:指向胸锁关节、胸骨角、胸骨上窝、喉结 穿刺技巧:左手拇指压于进针点,食指轻按于针尖拟刺进锁骨下静脉部位的体表投影处。 置管体位:头偏向穿刺一侧,使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夹角变小,减少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置管深度: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第3肋软骨与胸骨连结部的水平。 ▲穿刺点至胸锁关节距离 + 5~6 cm ▲王宏志等:13 ~ 15cm(右侧) ▲方机等:11 ~ 14cm ▲ Chalkiadis等:11.5 ~ 15cm 置管建议 ▲高度肺气肿,呼吸困难病人慎用 ▲选择进针点合理(不推荐锁骨中、内1/3交点) ▲穿刺针与冠状面夹角不宜30° ▲穿刺针靠近(不是紧贴)锁骨后面进行 ▲进针向上不超过锁骨上缘、向内不超过同侧胸锁关节 经验汇粹1 ▲熟悉解剖,感觉静脉就摆在那里。多练,唯手熟耳。就怕认为自己会了,操作马虎粗暴。 ▲凝血功能欠佳者千万别选锁骨下静脉!对于桶状胸、肺气肿、胸壁畸形等病人,操作应警惕。因这类病人正常解剖结构发生了变化,穿刺不易成功,且易出现并发症,应警惕。必要时改为其他途径置管。 ▲选点不看什么中点,或者外1/3、内1/3。将针尾连接的注射器正好能卡到肱骨头的下方,针尖的方向就指向胸骨上窝,进针点则位于锁骨下1cm左右,往往能穿到,穿不到的时候就将针尖指向甲状软骨,这样基本就都能穿到了 ▲有的病人比较魁梧,选择锁骨中点或中内1/3进路较好。选择锁中线中内1/3的位置,那里可以触及锁骨的一个转折,垂直进针,然后可以用绕锁骨来形容,紧贴锁骨背面指向锁骨上窝。但锁骨中内1/3进路的锁肋间隙较窄,有可能置管困难。 经验汇粹2 ▲穿刺侧上肢一定要外展,以加大锁骨和第一肋之间的间隙,以便穿刺针越过第一肋,成功机会最高。把锁骨少提起些更容易穿刺率的提高。 ▲先比比看,估计需进针深度。 ▲针所指方向和穿刺点是有关系的。离锁骨和肋骨的夹角越近,则针与锁骨夹角越大,越远则越小。肥胖患者进针点要适当下移,以便滑过锁骨下缘。消瘦患者锁骨隆起,锁骨下间隙较大,针体和皮肤角度应适当减小。 ▲将针的斜面对准注射器刻度,这样知道斜面朝向哪里(我习惯进针时将斜面朝向上外,即对准病人颈内静脉方向,见血后旋转针体,将斜面朝向下内,即对准下腔静脉方向,回抽仍然很畅通时再放导丝)。 ▲注射器内不要带水,这样一看颜色基本知道是动脉还是静脉。 经验汇粹3 ▲在整个进针过程中,要保持右手回抽力度,保证一进血管即有回血。 ▲不可让针头在组织深部直接变动角度,那样锋利的针头会在组织内形成切割。 ▲针体勿在软组织内改换方向,以免留置导管后造成折曲。 ▲在置入钢丝后,切忌不退针而将导引钢丝硬往外拔,以防针尖孔斜面切断导引钢丝造成栓子。 ▲相对于颈内静脉,锁骨下穿刺经过的组织深厚,用套管鞘扩皮下时要注意沿着当初针的方向,要有一定深度,否则见了血也不一定能成功置管。 ▲ 在拔下针管时,先用手指压住针孔,置入导管操作要快,防止患者吸气时造成胸腔负压发生气栓危险,尤其在低中心静脉压时,空气很易进入。 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 发展 Yoffa(1967):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外缘夹角处. James (1973):锁骨与胸锁乳突后缘夹角等分线。 Haapaniemi (1974):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处 黄纪坚等(1993):右锁骨上缘中、内1/3交点 谭冠先等:改进锁上进路锁骨中点外侧0.5 ~ 2cm上缘 谭冠先等: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锁骨上0.5 ~ 1cm处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股静脉应用解剖 股静脉走向 下肢静脉 股静脉 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口径:腹股沟韧带下方:13.6±2.62mm 大收肌裂孔处: 8.8±2.1mm 收肌裂孔 腹股沟韧带深面 周围解剖关系 外侧:股动脉、股神经 腹股沟韧带上方:腹膜腔、髂动脉 1.技术要点 病人体位:仰卧,双下肢外展外旋45° 进针点: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偏内侧,股动脉内侧,腹股沟韧带下1 ~ 2cm,婴儿近韧带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