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插图教学方法浅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品课插图与课文相比,占的篇幅不大,所含知、情、行的信息量却很大。  这是思品课插图的优势之一。  然而插图显现的道德信息,一般是浓缩的、凝结的,这又是插图教学的一个难点。  怎样做到既充分发挥插图优势,又切实突破插图教学的难点,无疑是构建崭新的思品课教学论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笔者探究和参与教学实践的体会,采用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由小显大、由静趋动、由形索神等教法,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由外而内法。  所谓外,是指插图的外露信息,包括环境、景物、人的神态和行为表征。  所谓内,是指插图人物的内在本质。  采用由外而内法,就是审视插图,先从外露信息入手,进而领略榜样人物内心世界。  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人教版第8册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上海海运局长柳号海轮停靠码头后,作为服务员的杨怀远为旅客挑运行李的事。  他的面部表情显得异常兴奋。  尾随其后的七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婆婆,也乐呵呵的。  教师抓住这些外露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上的人物为什么会高兴?七位老人的笑和杨怀远的笑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牵引,学生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七位老人的笑,是得到别人帮助后而感发的。  他们遇到了杨怀远这位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解除了下船后拿不动行李的忧虑。  因此,老人们的笑,既是对助人者的感激,也是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称颂。  杨怀远基于为旅客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他的高兴,是其助人为乐心理的反映。  像这样借助插图的外露信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  由内而外法。  所谓内,是指插图内涵的意蕴;所谓外,是指课堂外的现实生活。  采用由内而外法,是运用由外而内法的继续和扩展。  它要求从画内移到画外,与现实生活紧密挂钩,以充分揭示插图中道德形象的社会意义。  例如《关心他人》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图是炎热的夏天,身患骨癌的刘玲带病打来凉水洒在教室里;打来开水凉着,为的是让同学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后能感受到清凉。  第二幅图是在公共汽车上,刘玲宁肯拄着拐杖站着,也要把座位让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  第三幅图是在病房里,刘玲一瘸一拐地走到生病阿姨的床前,轻声唱歌,为的是让阿姨减轻痛苦。  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从这三幅图上感受到刘玲无微不至地洞悉和满足别人的需求,千方百计地给他人带来愉悦的美好心灵,而且要用插图中的人物道德风范去观察比照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刘玲高尚的美德,这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优化社会风气,鞭斥极端利己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由小显大法。  所谓小,是指插图的画眼。  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  所谓大,是指插图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  采用以小显大法,就是抓住画眼,从小处入手,以揭示和把握整幅插图的意蕴。  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第一幅插图,居画面中心位置的是杨怀远,他头戴海员帽,上身着白色海员服,右肩上一条小扁担挑着两个大行李包,扁担被压得弯弯的,左手还提着一个行李箱。  插图中的这条扁担就是画眼。  教师让学生观察、认识扁担虽为平凡之物,几十年来却为旅客挑了数十万件行李,由于长年累月负重,新的挑旧了,旧的挑断了,断一条又换一条新的。  杨怀远先后换过十几条。  教师借助画面上的这条小扁担,牵引学生的思维拾级而登,就能让他们感悟到杨怀远的扁担精神。  由静趋动法。  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插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  采用由静趋动法,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  例如《珍惜劳动成果》人教版第6册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大江和虎子。  大江睁着眼睛,责怪虎子把他用了半天时间画的画弄脏了。  而扫视地面,就能发现被大江扔掉的许多半截铅笔和铅笔屑。  对此要特别加以关注,因为被扔掉、被损坏的铅笔是劳动成果。  上课前可把插图放大为挂图。  执教时先指着挂图中被扔的东西设问这是什么?是谁扔的?当学生看清图意,作出明确的回答后,教师又将事先准备好的折断了腿的铅笔人贴在图中的半截铅笔处。  然后进一步追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些被折断腿的‘铅笔人儿’,会向大江说些什么呢?此时,一个个铅笔头站起来,瞪着眼睛,摇摇晃晃向大江走来。  当画面由静态趋向动态时,学生的情感也随之掀起波澜。  他们同情铅笔的遭遇,会语重心长地劝说大江你知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其实,损害别人的劳动成果,别人一定也很伤心;损害任何一种劳动成果,人民都心疼啊!通过插图的活用,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情趣,使教学产生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由形索神法。  所谓形,是指插图中人物面临的外部条件和所处的境遇;所谓神,是指人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