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历史文献加以整理和研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学问。   而历史文献学作为一个学科   纳入历史科学的体系之中,则不过数十年时间。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对这个学   科的确立,起到过重要作用。   回顾他对历史文献学理论的若干认识及其实践,对我们今   天探讨新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方向,不无启迪意义。   究校雠学古义   阐述学术渊源流别   张先生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是30岁刚出头时写就的《广校雠略》。   顾名思义,书中内   容是推广发扬宋代郑樵的《通志·校雠略》,自然是一部文献学著作。   其自序称少   时读书,酷嗜乾嘉诸儒之学,寝馈其中者有年。   其后涉猎子史,兼览宋人经说,见书渐   广,始@①然不自慊,泛滥群籍,于汉、宋诸儒,独宗二郑,以为康成经术,渔仲史裁   ,譬诸灵海乔岳,无以益其崇深。   两家涂辙虽殊,而所以辨章学术之旨则无不同。   于   是,温经校史,流览百家,穷日夜不辍,积之十年,始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   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稍能辨其原流,明其体统。   [1]1从这段话,可以窥见   张先生的学术趣向。   书中形成的若干见解,为其一生所恪守。   所以,这部书虽仅10万余   言,却是他一生学术探索的一个坚实的基点。   《广校雠略》凡5卷,分为19论100篇。   其中尤可注意者,为以下3论30篇   其一,校雠学名义及封域论二篇。   近世学者于审定书籍之际,约分三途,即目录   学、版本学、校勘学。   张先生上承郑樵、章学诚、朱一新的见解,主三者之合,其首篇   《目录板本校勘皆校雠之事》论述说校雠之事,始于周宣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名   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秦火之后,书尤残缺,汉成帝时诏刘向等校书秘阁   ,此业乃称专门。   校雠之名,亦自刘向定之,所谓‘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是也。   向每校一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   其讹谬,随竟奏上。   后又集众录,谓之《别录》,盖即后世目录解题之始。   向校书时,   广储副本,有所谓中书,有所谓外书,有所谓太常书,有所谓太史书,有所谓臣向书,   有所谓臣某书,博求诸本,用以雠正一书,盖即后世致详板本之意。   观向所为《战国策   叙录》云‘本字多脱误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   ’然则向校雠时,留心文字讹   误之是正,盖即后世校勘之权舆。   由此论之,目录、板本、校勘,皆校雠家事也。   但举   校雠,自足该之。   语其大用,固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次篇《目录学名义之非》论   述清代以目录自雄之士,校其所至,上者但能校勘文字异同,审辨板片早晚耳,盖已   邻于书贾之所为,难与语乎辨章学术之大。   在引述章学诚、全祖望的有关论述后,张   先生发出如下议论夷考世俗受病之由,盖原于名之不正耳。   夫目录既由校雠而来,   则称举大名,自足统其小号。   自向、歆父子而后,惟郑樵、章学诚深通斯旨,故郑氏为   书以明群籍类例,章氏为书以辨学术流别,但以校雠标目,而不敢取目录立名,最为能   见其大。   张先生关于目录版本校勘不必独自称学的观点,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这   一点并不重要。   他称举校雠的大名,旨在强调三者的联系,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的目标。   这一学术宗旨,是大家都认同的。   他关于文献学的若干理论建树,便是他上   推校雠古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辨成果。   其二,著述体例论十篇。   跟一般的著述体例介绍不同,张先生论著述体例,旨在   对诸类典籍作推本潮源的探讨。   只看10篇标题,便一目了然。   如古人志在用世不得已   而后著述、古代著述皆可目为史料、拟古著书之始、著作编述钞纂三者之   别、编述体例、太史公书为编述之正体、钞纂之书日盛而后著述日衰、   官修之书无关著述、施教之书与著述异体,涉及到大量古书的起源及其流别,   他在博览群书后,自出机杼,加以论断。   这里,仅举《著作编述钞纂三者之别》一篇为   例。   张先生发挥王充《论衡·对作篇》中的群书区分法,认为载籍极博,无逾三门   盖有著作,有编述,有钞纂,三者体制不同,而为用亦异。   名世间出,智察幽隐,记彼   先知,以诱后觉,此之谓著作;前有所因,自为义例,熔铸众说,归一家言,此之谓编   述;若夫钞纂之役,则惟比叙旧事,综录异闻,或订其讹,或匡其失,校之二科,又其   次也。   以先秦两汉著述而论,《五经》前无古人,可谓著作;《史记》《汉书》前有   所因,而在熔铸剪裁后成为一家之言,可谓编述;桓谭《新论》、王充《论衡》则在比   叙旧事、综录异闻之类,属钞纂之书。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