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五个概念;三个经典实验;
基因突变:遗传变异的基础,其中以营养缺陷型和抗药性突变株为代表的选择性突变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
从分子水平上看,诱发突变主要有碱基置换、移码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三类。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诱变育种:其主要步骤是出发菌株的诱变处理和突变体的筛选。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比基因突变更高层次、更为复杂的变异方式。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类型主要有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多种,真核微生物则有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多种。
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操纵DNA而实现的定向育种手段,可达到超远缘杂交育种,前景宽广。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研究微生物遗传的意义;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8-1914)的试验:把一对雌雄老鼠斩去尾巴,然后让它们交配产生后代。如此连续地做了22代,但最终生下的仍是有尾巴的老鼠。
提出:多细胞生物可分为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种质是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存留在生殖细胞染色体上,种质可发育成新个体的体质,但有一部分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作为后代发育的基础。体质可以通过生长和发育而形成新个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但它不能产生种质。体质受环境影响而获得的变异性状也不能遗传。体质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只有种质才能世代传递,所以又称为种质连续学说。;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分离活的S菌
; ;(2)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 ———不生长 活R 菌 ———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 菌————长出大量R菌和106S菌;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 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选用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分别拆分取得各自的RNA和蛋白质,将两种RNA分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
(1)RNA(TMV)- 蛋白质(HRV)
(2)RNA(HRV)- 蛋白质(TMV)
用两种杂合病毒感染寄主:
(1)表现TM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正常TMV粒子
(2)表现HR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正常HRV粒子。
上述结果说明,在RNA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是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
;朊病毒(prion)的发现和思考;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原核生物(大肠杆菌)的基因组;真核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古细菌(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子;原核生物的质粒;;原核生物的质粒;几种代表性质粒:;3.Ti(毒性)质粒(tumoe inducing plasmid)
即诱癌质粒。长200kb,是一种大型质粒。
存在于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
赋予宿主引起许多双子叶植物的根癌的特性。
当带有Ti质粒的细菌侵入植物细胞中后,在其细胞中溶
解,把细菌的DNA释放至植物细胞中。含有复制子的Ti
质粒的小片段与植物细胞中的核染色体发生整合,破坏控
制细胞分裂的激素调节系统,从而使它转变成癌细胞。
Ti质粒已成为植物遗传工程研究中的重要载体。一些具有
重要形状的外源基因可借DNA重组技术设法插入到Ti质
粒中,并进一步使之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以改变该植物
的遗传性,达到培育植物优良品种的目的。
;4.Col因子(colicinogenic factor)
产大肠杆菌素因子。大肠杆菌素是一种由E.coli的某些
菌株所分泌的细菌蛋白,具有通过抑制复制、转录、
转译或能量代谢等而专一地杀死不含Col因子的近缘的其它肠道细菌。
凡带Col因子的菌株,由于质粒本身编码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执业医师资格(公共卫生类)实践技能培训材料课件.ppt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病历书写规范1(内容非常全面)课件.ppt
- 执业医师考试中的周围血管疾病课件.pptx
- 找回中医思想的魂幻灯片.ppt
- 扩张型心肌病剖析课件.ppt
- 投资组合管理幻灯片.ppt
- 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课件.ppt
- 抗寄生虫药PPT幻灯片.ppt
- 抗击脑血管病健康教育讲座课件.ppt
-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2ppt幻灯片.ppt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政治试题.docx
- 南海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x
- 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规范(2025年修订版).pdf
- 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规范(2025年修订版)政策解读.pdf
- Unit6 Hitting the road 单元知识点梳理(讲义)七年级英语下册易(外研版).docx
- 第23课《在线生活创意多》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 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docx
- 2015–2016学年计算科学基础课程模块介绍.pdf
- 基于内核Hammerstein系统辨识方法研究.pdf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pdf
- 财务管理新规制度实施工作细则.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