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的民族特色对比研究_0.docVIP

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的民族特色对比研究_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伊索寓言与中国先秦寓言的民族特色对比研究   篇一: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作者:鄢雨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第02期   摘 要:中国寓言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以迅速发展、繁荣和完善,成为我国寓言发展史上第一座内容丰富多彩、想象诡谲绚烂的奇峰。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既有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又有文学自身对其表现形式的突破。我国传统的寓言最早的是先秦的寓言故事,发现于先秦的诸子散文以及相关的历史作品中。寓言以鲜明突出的形象与犀利简明的说理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其客观意义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历久弥新。中国寓言在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富有文学意义与时代意义,作为以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寓言更是如此,关于“历史寓言”在我国文学上的重要意义的讨论。文章首先对先秦诸子寓言故事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试图从韩非子、孟子、庄子的寓言故事进行分析,具体说明了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文学艺术论,以期对当下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建设性思考。关键词:先秦诸子;寓言故事;比较研究   一、《孟子》寓言故事研究   1.焦循与《孟子正义》。1815年, 焦循《易学三书》的最后写定, 标志着他的《易》学思想的基本定型。旋即又以“ 古之精通《易》理, 深得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旨者, 莫如孟子” 而开始编撰三十卷本的《孟子正义》。作为焦循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作, 它与赵岐的《孟子章句》、朱熹的《孟子集注》并行于世, 被学术界誉为“ 永永不朽” 的学术名著。孟子思想是否渊源于《易》学, 这本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难题。综观《孟子》一书, 未曾有一句提及《周易》。赵岐注释《尽心》上篇“ 舜居深山中” 章, 以《易·乾卦》“ 潜龙” 、“ 飞龙” 喻之, 但原书尚未寓有此意。焦循著《孟子正义》, 论者每每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续作视之, 而焦循本人亦表示“ 循读东原戴氏之书, 最心服其《孟子字义疏证》” 。因此, 认定焦循编撰《孟子正义》深受戴震思想的影响, 那是不争的事实。不过, 据笔者考察, 焦循不仅认为孟子思想与《易》学相通, 而且明言“ 孟子深于《易》” 的按语屡见于《孟子正义》的各章之中。   2.《孟子》的艺术特色。《孟子》 共七篇,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色彩最强烈的,其突出风格特点是:语言明快,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不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使其文气势恢弘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用比喻,且所用比喻多样化,有时整段用,有时全篇用,如“鱼,我所欲也”一章,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有时是短小的比喻,如:“哀哉人有鸡犬放(逃逸),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篇二:《伊索寓言》和中国寓言的不同   中国古老社会历史悠久,封建社会长久,人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但是长于思考,通常的寓言故事都是从真实事件逐渐演化而来,是思考总结后的结果,而伊索寓言甚至所有的外国童话更偏于想象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   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中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又可以概括成三类。   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我国自先秦开始,就出现许多哲理性很强的寓言,形成中国古代寓言的一大特色,其中有许多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如《杞人忧天》说明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体;地不过是土块积成的,土块塞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地。因此,凭空怀疑天地将要崩坠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   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其中也有许多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啮镞法》说明心术不正;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害恩人是很卑鄙的。这一类故事当中也有一些消极因素,如宣扬安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