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篇一:论中印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形势政策论文   Charles Sun   2016级涉外会计一班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摘要   作为地区与世界大国的中国与印度的未来关系走向不但是亚洲关注的焦点,也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热点。虽然两国关系的缓和与友好是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历史渊源、现状、产生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认为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积极的的,竞争与合作将是未来中印关系发展的主题。   关键词: 中国和印度现状 未来   一, 中印关系的现状   (一) 中印关系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黄河与长江平原,印度的印度河与恒河平原,曾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地方,孕育出了灿烂的古文明与至今最多的人口。碧波荡漾的恒河如同母亲的乳汁哺育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以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创建的沟通亚洲与欧洲的隶属印欧语系文明,波斯帝国灭亡后避难于印度的波斯文明,从阿富汗传来的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大杂烩,阿拉伯数字 、阿旃陀石窟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佛教印度教、泰姬陵。与此同时,华夏文明的萌芽在黄河、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中国、印度—两个民族,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往来,摩擦与冲突的历史由此展开。   (1) 初步接触:秦汉   印度人何时知道有中国的存在,与中国有何交流,在印度史书中没有准确的记载。在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多次提到中国(Cina支那),一般认为它是中国的「秦」字。但由于成书年代不详,无法确认。   西汉已有初步接触   据中国《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四川的产品已经到了印度,这是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的可靠证据。关于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年代,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有记载,是在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由此可见,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始,是初步的接触阶段。   (2) 佛教热潮:魏晋南北朝至唐   魏晋至唐的400多年间,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得到全面的开展,双方的官方与民间往来频繁,贸易活动增多,彼此间的了解逐步加深,而最显著的是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与繁荣发展。   魏晋时期,中国正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的局面,清谈之风盛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尤其到了南北朝时期,发展迅速,影响力亦进一步扩大。到了唐代,国内外水陆交通发达,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各国的往来频繁,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活动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技术、贸易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高峰,两国间相互往来,彼此派遣使者,是中印间往来最活跃、最昌盛的时期。   (3) 海上贸易:宋、元、明   宋、元、明三代,尽管由佛教文化所带动的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逐渐式微,中国僧人的西行求法运动亦渐入尾声,但此时期代之而起的是中印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的发达。   在宋代,中印贸易活动主要靠海路,史书中有不少记载,提到南印度和印度西海岸的一些重要港口,如古临、注辇、孟加拉国等。到了元代,版图扩大,中国与印度交往的地区更广。至明代,海上贸易,无论时间之长,还是地域之广,都大大超过元代,除了西海岸外,还扩大到孟加拉国湾地区。其中,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政治和经济意义并重。   (4) 大转折:清至近代   古代的中印文化交流活动到了明清之际已大不如前,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像潮水般地涌向中国,西方的天文、历算、数学、医学等也传入中国,而清代皇帝康熙也勇于接受西方的事物,并鼓励人们学习。因此,明代以降,中印的外交活动几乎停止,商贸活动也已中断。   到了清中叶以后,虽说两国有了贸易往来的关系,但倒不是什么真正的经济、文化交流,而是毒害人们的鸦片贸易。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①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印度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关系奠定了新的基础,迎来了中印友好合作的第一个高潮。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接待的第一位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在4个月内实现了两国总理互访。尼赫鲁总理到达北京当天,毛泽东主席就会见了他,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会见。4天后,毛主席再次会见并设宴招待尼赫鲁总理,,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说明中国政府对印度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