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通过合理的状态检修设备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在线检测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最快了解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并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参数或者线路的标准状态 第三章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两部分: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生物膜结构: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生物膜的特点: 只有脂溶性大,极性小的药物较易通过 极性大的药物则只允许分子量小的通过膜孔转运,或通过特殊转运系统转运。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1、被动转运 2、主动转运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1、被动转运(顺流转运):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的扩散渗透。 特点: 不需要载体。 不消耗能量。 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被动转运又分为三种情况: (1)脂溶扩散(简单扩散):即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的被动扩散。 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 膜两侧的浓度差。 药物的脂溶性。 药物的解离度。 大多数药物都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的解离型分子,在溶液中以解离型和非解离型存在,通常只有非解离型的部分才能通过脂质膜,解离部分一般较难通过。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d)药物所在环境的PH值: 弱酸性药物在体液中的解离反应式: HA H+ A- Ka=[H+][A-] [HA] 两侧取负对数: [A-] -lgKa=-lg [H+]-lg[HA] PKa=PH-lg[A-] [HA] 10PH-PKa=[A-] [HA] HA为非解离型药物,A- 为解离型药物 Ka为解离常数 -lgKa为PKa(解离度)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则易通过生物膜。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则易通过生物膜。 (2)膜孔扩散(滤过) (3)易化扩散(载体转运):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载体、有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 2、主动转运(逆流转运):即药物可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主动转运特点: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性。 此种转运需要消耗能量。 受载体转运能力的限制,当载体转运能力达到最大时有饱和现象。 不同药物同时被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发生。 当膜一侧的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例如:甲状腺摄碘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节 吸收 定义: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依次为: 腹腔注射吸入舌下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皮肤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四种: 一、消化道给药 二、注射给药 三、吸入给药 四、经皮给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一、消化道给药 1、口服给药 影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药物方面: 胃肠方面: 首过效应: 其他方面: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小肠是绝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场所。 原因: 小肠PH范围较广(PH 4.8—8.2),能满足绝大多数药物吸收PH值的要求。 小肠肠道表面很薄,吸收面积广。 药物在小肠中移动速度较慢,吸收充分。 首过消除:经胃肠粘膜吸收的药物再入体循环之前常经门静脉入肝脏或在肠中发生转化使得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2、舌下给药: 适用于经胃肠吸收时易于被破坏或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 特点: 给药量小。 无首过消除。 起效快。 3、直肠给药: 多适用于不适合口服,对胃肠刺激大的药物。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二、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最常见的两种注射给药途径 。 优点: 适用于在胃肠中易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 适用于肝中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 使药物的效应产生更快。 吸收速度: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肌肉组织毛细血管丰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三、吸入给药: 适用于气体及挥发性药物。 四、经皮给药: 第三节 分布 定义: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再分布。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标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一轮ppt课件第八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通过激素的调节…….ppt
- 新闻报道的翻译课件.ppt
-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ppt课件.ppt
- 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课件》.ppt
- 新闻中的修辞及翻译课件.ppt
- 新闻文体英文翻译课件.ppt
- 新闻标题翻译ppt教案分析解析课件.ppt
- 新闻文体翻译分析解析课件.ppt
- 新闻标题汉译英课件.ppt
- 新闻翻译第5讲(新闻翻译中篇章结构的处理)课件.ppt
- 网络文学IP衍生虚拟现实产品2025年市场潜力与发展策略报告.docx
- 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社区参与与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应用创新策略研究报告.docx
- 精选卫生资格考试模拟题与答案.docx
- 2025年家畜饲养员及繁殖学知识考试(附含答案).docx
- 卫星遥感技术在2025年气候变化监测中的关键作用报告.docx
- 精选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 网络文学IP衍生音乐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吉林省职教高考对口高考统考中职英语试卷.docx
- 农业生物技术引领种业创新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策略报告.docx
- 网络文学出海2025市场策略研究:全球文化传播模式创新与挑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