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犯罪与刑罚.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犯罪与刑罚 一、犯罪制度概述 二、刑罚制度概述 三、 量刑 第一节 犯罪制度概述 一、犯罪概念与基本特征 ????? 犯罪是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 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二、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1、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因为任何犯罪都侵害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亦称犯罪客观要件,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对象以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内容。其中犯罪行为是一切犯罪的必要要件,其余的内容则是大多数犯罪或者某些特定犯罪所要求的要件,故称选择要件。 犯罪行为有两种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所谓不作为,是指不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 ????3、犯罪主体 ???????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只有具有了刑事责任能力才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形式责任年龄为16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判刑,承担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采取“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用了四分法 :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因素。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在刑法理论上分为两类: ???????(1)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在刑法理论上也分为两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里的“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有预见的义务并且有能力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里的“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主观意志上轻易相信一些不完全可靠的客观情况,以此作为避免危害结果发生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