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凉山彝族畜牧资源利用与管理.pdfVIP

云南小凉山彝族畜牧资源利用与管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小凉山彝族畜牧资源利用与管理: 宁蒗县牦牛坪定点研究 郑成军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所, 昆明650034 ) 摘要 山地农耕与高山放牧是凉山彝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历来是当地彝族人的主要现金收入来源,在当地社区经济、文化和生产 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放40 多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山林、草场权属的变化,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当地 传统的畜牧生产方式和草场资源的管理利用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本项研究将通过一彝族社区的定点研究对当地传统的社 区草场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权属变化对传统的资源管理和畜牧生产方式的影响以及可能寻求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彝族, 草场, 传统管理, 权属变化,.生物多样性 1. 引言 畜牧业历来是云南滇西北地区各民族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他们以畜粪肥地,用牛马犁地 驮运;以牛马羊猪鸡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并用牛羊猪鸡祭祀禳鬼和相互馈赠慰问与救济,无 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如此。然而近 60 余年来的人口增长和人们对粮食与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 大量毁林毁草垦地、木材采伐、薪柴消耗以及过度放牧,森林、草场破碎,森林结构改变,森 林、草地植被减少和退化日趋严重。人多地少,畜多草场少,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急剧社会变革中,畜牧资源管理与利用的传统知识大部分已被放弃或消失。 反过来,传统畜牧资源管理与利用传统知识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使个人与社群合理利用资源和 环境的规范失去了依据和约束力,加速了资源的掠夺性经营与环境的恶化,不仅水土流失、寒 冻、冰雹、霜降等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化,也使传统的畜牧产业发展与居民的脱贫举步 维艰,至今大多数居民尚未解决温饱。因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认识传统的社会文化管理与畜 牧资源利用知技对生态与环境有何影响,它在今天的社区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有何价值和作用。通过本项研究希望对回答上述问题有所助益。 1 2. 研究点概况 2.1 地理位置 牦牛坪是宁蒗县东部高寒山区的一个行政村,行政上隶属烂泥箐乡,海拔 3330m,距县 城仅 30km 。东连马颈子行政村,北邻烂泥箐行政村,西抵新营盘乡的东风行政村,南界新营 2 2 盘乡的毛家乡行政村,总面积 10km ,其中林业用地 609hm ,占总面积的 60.9%;农业用地 2 391hm ,占总面积的 39.1% 。 2.2. 自然环境 牦牛坪地处宁蒗县东部万格山脉北端,属台陷平坝,四面环山,海拔 3330m,气候寒冷, 属高原季风类型气候,冬春干旱,夏季多雨,年均气温 8~9℃,年降雨量约 900mm,多集中 在 6~9 月份,冬春两季仅有少量雪雨。天然植被为次生云南松林、高山栲林和稀疏原始高山 栲林,土壤为棕壤、暗棕壤。 牦牛坪人多地少,畜多草场少。近 60 余年来的大量毁林开荒、木材采伐、薪柴消耗以及 过度放牧,森林、草场资源减少,生态退化严重。由于森林破坏,植被减少显著,水土流失、 寒冻、冰雹、霜降等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化,近 90%的居民至今尚未解决温饱。 2.3. 社会经济 牦牛坪行政村下辖东风、红星、新村、忠实、前进 5 个自然村。根据 1999 年的统计有居 民332 户,1337 人,劳动力 1185 个,全系彝族。本项研究所讨论的范围大部分限于东风、红 星、新村 3 个自然村。这 3 个社虽然在目前是 3 个独立的基层行政单元,实际是个天然的聚落。 牦牛坪是个典型的山地农业社会,山地农耕和高山放牧是村民赖以谋生的生计,农作物有 苦荞、马铃薯、燕麦和蔓菁,苦荞和马铃薯的种植是村民的主导产业。畜牧业是仅次于农业的 又一项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村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村民家家户户都养有牛、马、 羊和猪。据 1999 年的统计,东风、红星、新村3社有大小牲畜 2054 头(只),其中大牲畜450 头、羊 1150 只、猪 454 头,户均有牲畜 9 头(只)。牲畜饲养不仅是村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 也是维系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家族互动的重要资源。1999 年全村全年总经济收入39.8426 万元, 其中畜牧业收入 1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