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1.米象 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图1) 英文名:ric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图1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图1米象 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Y”形骨片; 2 3 1 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图2) 英文名:maiz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称此为“喙”。雄虫的喙短粗,表面粗糙;雌虫的喙比较细长,表面光滑。触角膝状,无刻点,柄节长大,第3节与第4节长度之比约为5:3;端节呈长椭圆形,实际由第8、9两节好似愈合而成,故看起来象由8节组成似的。前胸背板端缘较后缘狭,与头部相连接的部分呈一窄领状,中央稍向后方凹入。在领状的后缘生有刻点,呈一横列,并生有,淡黄色叶状毛。整个前胸背板布着圆形刻点,中央仿沸有一隆起线似的,但有的个体不明显。鞘翅长形,后缘细而尖圆。两鞘翅刻点和隆起线不明显,约有13条纵刻点行。每鞘翅基部和端部各有一个橙黄色黄色的椭圆形斑纹。后翅发达,膜质透明。足三对,前足最粗大,次之为后、中足。各节以腿节最粗,特别是前足腿节。跗节5节,第1、2等长,第3节二裂,第4节微小隐于第3节背面的凹陷内,第5节细长,具2爪。 雄虫外生殖器阳茎表面几乎扁平,但中间有一条纵隆脊,脊两测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因此,阳茎横切面呈“山”字形。阳茎基片呈长三角形。雌虫外生殖器的“Y”形骨片两臂较狭长,略向内弯。臂的顶端略尖。 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发生l~2代,在中原地区3~4代,亚热带地区可达6~7代。主要以成虫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成虫不再活动。成虫用喙在粮粒表面做卵窝,每个卵窝内产l粒卵,然后用粘液封口。卵期一般为3~16d,幼虫期13~28d,前蛹期l~2d,蛹期4~12d。幼虫有4龄。在27℃及66~72%RH下,l~4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3.6d、4.7d、4.8d、5d。玉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34℃,最适温为27~31℃;发育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5~100%,最适相对湿度为70%。 图2 玉米象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 图2 玉米象 1.成虫;2.雄虫阳茎;3.雌虫“Y”形骨片; 1 2 3 分布:国内各省区。 3.谷 蠹 Rhy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 (图3) 英文名:lesser grain borer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长蠹科(Bostrich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mm。长圆筒形,赤褐至暗褐色,略有光泽。触角叶片状,10节,第l、第2节几等长,末端3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前胸背板遮盖头部,前半部有成排的鱼鳞状短齿作同心圆排列,后半部具扁平小颗瘤。小盾片方形。鞘翅颇长,两侧平行且包围腹侧;刻点成行,着生半直立的黄色弯曲的短毛。 生活习性:在华中地区一年发生2代。在广东可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常在发热的粮堆中,或当粮温降低时向粮堆下层转移,蛀入仓底与四周木扳内,以仓扳和储粮接触处为最多。也有的潜伏在粮粒内或飞至野外树皮裂缝中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四月开始活动,交尾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