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文物 2010 年第1 期 云南盐津 “僰人悬棺”考察记———兼辨川滇间 “僰人悬棺”的族属
云南盐津 “僰人悬棺”考察记
———兼辨川滇间 “僰人悬棺”的族属
林 向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盐津豆沙关的 “僰人悬棺”,科学上应正名为 “崖洞式崖葬”。它与川南珙县麻塘
坝及贵州的同类遗存最为接近,故其年代也应相近,即相当于明代中期以前,早不过宋代。
关键词:云南盐津;僰人悬棺;考察
盐津的 “僰人悬棺” 以豆沙关对岸的遗存最 月迎将。翳何人兮骨骸坚强,胡不速朽兮恋此高
为著名。 岗。恶有报兮善有庆,毁棺露骸兮吾意凄惶。山
豆沙关的 “僰人悬棺”遗存在盐津县豆沙乡 之广大兮地厚无疆,以为宅兆兮永此潜藏。臻百
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隔河紧傍213国道。 福兮降百祥,千秋万岁兮无厉无殃’”。这条网上
它与关河北岸,有秦开 “五尺道”的遗迹、唐开 信息的点击率甚高,可见影响不小。
石门关、唐贞元十年御史中丞袁滋册南诏题名摩 此事在地方志里是有记载的。豆沙关时属大
崖等历史文物,一起构成极佳的旅游黄金地段, 关县, 《大关县志》 记载:豆沙关悬棺 “在民国
其旅游资源的潜力值得重视。 十二年共有三、四十具,陈铎令一阮者攀藤坠岩
“僰人悬棺”在川南作为一个旅游品牌,已 掀下三具,中有骨骼一具送昭通中学,一具逐洪
经相当成熟,盐津与川南紧邻,以此作为旅游金 波去,余此一具存豆沙小学校,因用以抵门,下
字招牌是正确的。但是笔者以为文化旅游要有深 端陷入淤泥中,上端露天沐雨,……教员徐家
度和持久力度,需要对旅游资源的来龙去脉有更 祥、李兴恒度之,长约五尺五寸,高约尺五,头
科学的认知和应用。因此,笔者承蒙邀请参加 宽一尺三寸,尾梢上有寸厚之盖相称,系剖整木
“豆沙关五尺道文化研讨会”之际,愿效 “野人 四分之一,挖空中部,酷似人家猪槽,木纹尤显
献曝”之忱,谈两点浅见,以求教于诸位方家。 …”。虽然两处记载掀下的棺木数字有出入,明
显是同一件事的异闻。
一、盐津 “僰人悬棺”的发现
民国 《昭通县志稿》 又记载: “豆沙关,距
近据互联网 “云南旅游信息网站”公布这样 昭通三百四十里,…河流迅急,峭壁铁立,…岩
一则佚闻:“1933年,一位姓陈的地方官为了探际有棺累累,路人且睨且指,传为僰古迹。…乙
究僰人悬棺的奥秘,雇用两名樵夫,从豆沙关的 丑冬,姜思敏君招饮于省立第二中学,因参观陈
绝壁上掀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 列品,遂及古棺。中贮残骸,零星不全,三头颅
二中学供考察、展览。未久,两名樵夫均意外惨 颇壮大,手足骨亦粗长。棺刳木而空其中,长六
死。翌年,一位大号熊廷权的赈灾的官员,公务 尺有奇,宽尺二寸,相其纹理,为杉木四分之
之余,到省立二中参观,看了悬棺及棺木中遗 一,不漆不髹”。昭通二中学的古棺显然也是陈
骸,又询悉惨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 某指使掀下中的一具,古棺尺寸与留在豆沙小学
了,对校长再三进言:‘文王泽及枯骨,古人遗骸 的不同。
何当玩弄?请以礼瘗之’。校长只得将悬棺遗骸 豆沙关悬棺还存多少, 《大关县志》 说:
归葬。这位熊大人仍难以心安,又颤颤惊惊地写 1923年时共有30~40具,数量不少。但据云南
了一篇诔文: ‘霜凄凄兮露瀼瀼,风雨剥蚀兮日 地理所的刘宏先生等在1996年公布的调查数目
82
四川文物 2010 年第1 期 云南盐津 “僰人悬棺”考察记———兼辨川滇间 “僰人悬棺”的族属
是: “现有棺木9具”,(见 《云南地理环境研 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