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 宁波教育学院 宁波市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黄和林 2010.4 引言: 1、“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有巨大压力。 2、阿喀琉斯之踵——教师职业倦怠 极端表现 某教师的顺口溜——“看上去比谁都好” 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迟; ??干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糟; ??装得比总统还严肃,责任比总理还大; ??名声比汉奸还差,态度比孙子还好; ??言行比奴隶谦卑;挣钱比民工还少; ??生活比乞丐窝囊,生命比蚂蚁脆弱。 某教师发送的对联信息 横批:人民教师 听狗叫,看猪脸,课时加重,收入在减 教畜生,哄笨蛋,生不逢时,诲人不倦 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职业倦怠的含义 “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情感耗竭指的是由于人际工作的要求导致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人格解体指的是个体对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 成就感降低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负性评价的趋向。 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性 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报告表明: 1、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 2、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 3、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 4、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5、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 6、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 1、降低职业价值,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其典型的语言形式就是“混饭吃”; 2、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 3、强化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盼望早日退休; 4、工作混日子,得过且过,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发展规律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有关研究的结论(部分) 日本研究者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后发现以下项目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危因素: 1、学校教育工作以外的繁杂事务或会议过多。 2、对教材教法研究时间较少或时间不能确保,这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3、班级中有问题行为、麻烦的儿童较多。 4、教师与学校领导,或教师同僚之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 Fontana Abouserie (1993)在对英国小学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 1、教师要满足来自学生、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政府机构的需求,它们中有一些是矛盾的,还有一些很难被满足。 2、教师常常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 3、教师工作还受到来自检查者、学生父母、学校管理者、新闻界等各方面的指责。 4、教师也会因自己学生成功和失败而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 5、教师会对自己职业标准的要求感到不满足而产生挫折感。 主观上,教师的人格特点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水平较高) 2、明显的内向型性格 3、完美主义倾向 职业压力的积极思辨 累了,歇一会儿。工作还是要做的。 科学家曾经对两只老鼠进行“精神压力”的实验。他把其中一只老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个仿真的环境中。那只无压力基因的白鼠兴奋异常,到处乱跑。另外那只则仍是“胆小如鼠”,小心翼翼,一遇风吹草动被警觉躲避。也许有人说:“就象人一样,有压力,很可能畏首畏尾一事无成。” 实验的结果是:那只无压力鼠爬上13米高的假山,掉下来摔死了。 心理学中的感觉剥夺实验 理想工作没有压力吗?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心态——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森田正马个人经历 “医生包扎伤口,上帝治好他”。 带着压力和烦恼工作,时间能改变消极心情。 心志——塑造好教师的人格特征 好教师人格特征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一个人对别人的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巩固积极待人的态度,缓和焦虑感,以及克服优柔寡断等。 1、理解别人。 首先是教师要心胸开阔; 其次,教师要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思想、情感及价值观念,能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表示关切,同他们和睦相处(体察性); 第三,敏感性,即一个人对他人际关系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教师更深刻了解学生,达到移情式理解。但有些教师存在偏执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使自己不太能理解别人。 2、与别人相处。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此要有传达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真诚,但不是自我放纵。然而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常以个人的职业地位或权威掩饰自己的弱点,当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