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磁性材料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2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磁性材料基本知识 第 PAGE 46 页 共 NUMPAGES 221 页 磁学是研究静磁和电磁现象,以及物质磁性及其应用的学科。磁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两块邻近的永磁体间的相吸或相斥的力可以用手很容易的感觉到。 磁学的早期发展 有些天然铁矿石在采出时就呈现永磁性,古人称它为“慈石”,意为慈爱的石头,隐含了它能吸铁的特性。这名词后来逐渐演化为“磁石”,俗称“吸铁石”。 在中国的《管子》一书中已有磁石和磁石引铁的记载,这应当不会晚于战国后期,即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纪。汉初刘安(公元前179~前122)的《淮南子·览冥篇》中有“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取其引瓦,则难矣……”的记载。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的《论衡·乱龙篇》中有“顿牟摄芥,慈石引针……”(顿牟即琥珀;芥指芥菜子,统喻干草、纸等的微小屑末)的记述。这些都是以磁石引铁作为比喻,来说明哲学或科学观点的记述,因此所举的事例必是当时一般的读者所熟悉的。 欧美的有关科技文献常把磁石吸铁的记载远溯到古希腊的泰勒斯时期,但这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转述。根据这些记述可以认为,西方关于磁的最早记述始于公元前500年左右。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在中国已是历史常识了。从磁石引铁的发现到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要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工艺改进,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公元1044年,北宋曾公亮、丁度等修撰的《武经总要》中有应用磁石的水浮型指南针制法的叙述;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记述了用丝悬起的或硬滑支点(如碗的边缘)平衡着的铁针做的实验,并说明铁针所指不是正南而微偏东;略晚于沈括的朱或所著的《萍洲可谈》(约于公元1119年问世)则已提到广州海船在阴晦天气用指南针航海。 在欧洲,公元1190年以前没有一点关于磁石能指方向的史料,而在这一年航行于地中海的船上却确有了指南针,很可能是由那时期进行中国和阿拉伯间贸易的海船传去的。英国科学家吉伯认为它是由马可波罗(1254~1324)或其同时代人带回的,这样反而把这事推后了一个世纪。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确立了静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之后,又对磁极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而证明:同样的定律也适用于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一条通过电流的导线会使其近处静悬着的磁针偏转,显示出电流在其周围的空间产生了磁场,这是证明电和磁现象密切结合的第一个实验结果。紧接着,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等的实验和理论分析,阐明了载着电流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以及电流线圈间相互作用着的磁力。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不久,有些物理学家就想到是否有些物质(如铁)所表现的宏观磁性也来源于电流。那时还未发现电子,但关于物质构造的原子论已有不小的发展。安培首先提出,铁之所以显现强磁性是因为组成铁块的分子内存在着永恒的电流环,这种电流没有像导体中电流所受到的那种阻力,并且电流环可因外来磁场的作用而自由地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在后来的文献中被称为“安培电流”或分子电流。 继安培之后,韦伯对物质磁性的理论又作了不少发展。虽然这些理论离现代理论尚远,但在今天对磁性物质的本质作初步描述时,仍基本上根据安培的概念。 除了古时已知道的磁铁矿和铁外,人们在两千多年中还没有发现其他具有强磁性的物质。发现钴(1733)和镍(1754)后不久就知道它们也像铁那样具有强磁性。至于一般的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能否多少表现一点磁性,则直到法拉第在老年时期才有系统的观察。英国工程师斯特金于1824年创制了电磁体,故那时实验室可有较强的磁场设备,但法拉第在需要高度稳定的磁场时仍用了大的永磁体。 法拉第测量了样品在不均匀磁场中被磁化时所受到的力,这个方法后来有了不少改进,至今仍广泛用于观测弱磁物质的磁化率,也用于观测铁等强磁物质的饱和磁化强度。 法拉第发现,一般的物质在较强磁场作用下都显示一定程度的磁性,只是除了极少数像铁那样的强磁性物质外,一般物质的磁化率的绝对值都是很小的。它们又可分为两类: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负的,称之为抗磁性物质。这些物质在磁场中获得的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故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减弱的方向,即被磁场排斥;另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正的,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增强的方向,即被磁场吸引,法拉第称它们为顺磁性物质。像铁那样强的磁性显然是特殊的,应另属一类,后来称为铁磁性。这样,在法拉第以后的近百年中,物质的磁性分三大类。 1895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发表了他对三类物质的磁性的大量实验结果,他认为:抗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且一般不依赖于温度;顺磁体的磁化率不依赖于磁场强度而与绝对温度成反比(这被称为居里定律);铁在某一温度(后被称为居里点)以上失去其强磁性。 19世纪30年代初,法国物理学家奈耳从理论上预言了反铁磁性,并在若干化合物的宏观磁性方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